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的确如此.可是当你能够发现、挖掘教育事业中的内在美,坚信自己从事的是一个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那么,你每天都会拥有工作的激情,你就会聪明起来,你的人生就会更加光彩.  相似文献   
2.
数学第一册(上)中,关于四种命题作了详细讲述,其中“什么叫逆命题”,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高考试题及高考模拟试题大量涌现出一系列“新定义”试题,对学生而言,这“新定义”题目解决起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联想是以观察为基础,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联想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形象思维的方法.通过联想,构造相应的条件,从而解决问题.【例】 设x、y∈R+,且x+y=1,求证:(x+2)2+(y+2)2≥252.联想一:巧用“a2+b2≥2ab”法1:直接法由x+y=1,得(x+2)2+(y+2)2=x2+y2+4x+4y+8=(x+y)2+4(x+y)+8-2xy=13-2xy又∵x、y∈R+,由均值不等式,∴x+y≥2xy,即xy≤14,则-2xy≥-12.故(x+2)2+(y+2)2=13-2xy≥13-12=252.证毕.法2:间接法令a=x+2,b=y+2,则a+b=(x+2)+(y+2)=x+y+4=5(定值)∵a2+b2≥2ab,两边同时加上a2+b2得a2+b2≥(a+b)22即(x+2)2+(y+2)2≥[(x+2)+(y+2)]22=252.…  相似文献   
5.
不等式a b≥2ab(a、b∈R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a b2≥ab(a、b∈R )(当且仅当a=b是等号成立),其中a b2、ab分别是a与b的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故简称其为“均值”不等式或“均值”定理.另外均值不等式可推广为三个(或多个)变元的形式,即:a b c≥33abc(a、b、c∈R )(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a1 a2 a3 … an≥na1a2a3…an(a1,a2,a3,…,an∈R )(当且仅当a1=a2=a3=…=an时等号成立)均值不等式的功能除用于比较数的大小及证明不等式外,主要用于求函数的最值,在使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具有三个缺一不可条件,即为:一正:诸元皆正;二定:…  相似文献   
6.
不知不觉间“校本教研”走进了我们的教学生活,这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它确实与我们的日常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和渗透.  相似文献   
7.
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思想,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转化的过程,将未知的解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联想、类比等思维过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变换,化归为容易解决的问题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数学高考的宗旨是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06年北京高考数学(文科)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宗旨,对高校选拔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全方面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