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范玲娜 《记者摇篮》2008,(12):68-69
当下,许多媒体顺应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适时设置开通了读者电话接听热线。结果证明,热线开通既为媒体生产新闻产品提供了有采访价值的新闻线索,还起到了与读者沟通交流、为百姓排忧解难的作用,使媒体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的横空出世,  相似文献   
2.
目前,翻开一些报纸的娱乐版面,会感到低俗的东西很多,以致许多读者都见怪不怪了。笔者认为,报纸上所出现的这种不正常现象,大概有四方面原因:一是有些明星生怕被读者淡忘,不甘寂寞而有意为之。二是有些企业为了推销产品,故意大肆张扬进行炒作。三是有些媒体为了阅读率(收视率)而狠挖受访者的隐私,甚至不惜伤害受访者的感情。四是娱记们的不健康心态。在很多情况下,明星们炒作自己、片商们制造新闻,很多娱记大都深谙内情,然而他们却装傻充愣,为娱乐界的低俗之风摇旗呐喊、推波助澜。很显然,这是媒体走向庸俗无聊低级趣味及至厚颜无耻的突出表…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通过对《饥饿的艺术家》这篇短篇小说的细致分析来完成对卡夫卡式的“孤独”的一种话语阐释。文章从历时、共时和艺术精神三个层面来解读孤独并希望从中“解卡夫卡对孤独、艺术的认识。存在的孤独感与荒谬感,艺术的孤独与庸众的泛滥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作为符号的女性——论“样板戏”中革命女性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样板戏中塑造了许多革命女性形象,但她们并没有多少女性特征,而是作为阶级政治的符号、男性界定的符号而存在。她们的阶级、政治身份远远大于她们的性别身份。而且在这些女性身上显现出的多是男性特征。而男性革命们不可能真正接受女性,因为“菲勒斯“中心话语影响深入骨髓。马恩的妇女观对革命的形象有一定的影响,但又被扭曲了。在样板戏中虽然想给人一种妇女翻身作主人的印象,但却将妇女置于阶级、政治的话语之下,让她们无法发出作为女性的独立声音。  相似文献   
5.
范玲娜 《记者摇篮》2006,(11):17-18
新时期媒体面临的一个严重现实是,媒体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相同领域的媒体新闻同质化现象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媒体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想方设法获得足够的新闻信息资源,进而提高媒体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扩大自己的舆论阵地,提升在引导和调控社会舆论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那么,媒体如何增强受众对自己的信任,进而牢牢地拴住读者的心?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搭建媒体和受众沟通、交流的桥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电话在城乡各地的广泛普及,传统意义上的读者来信已经越来越少,更多的受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