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为了解决好问题,常常需要与学生谈话。一次成功的谈话,能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的热情,鼓舞学生的信心;反之,如果谈话方式不当,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可能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加重问题的处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实施学生主体性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应及时地转变教育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实施学生主体性教学,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出发,试从课堂教学的若干环节和方面就如何开展好主体性教学问题,作初步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教学模式的变革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核心要义。我国"高质量学习"理论创始人刘静波先生提出的"五星网状"教学模式是在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以学习过程为中心所构建的教学框架。"五星网状"教学模式指向的五类学习事件,即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是"启动-建构-巩固-运用-总结",这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过程。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带来了学习质量的显著提升,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优越,学习方式更加适配,学习过程更有价值,学习效果更加显著。思想政治课要积极应用"五星网状"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两个非常重要而相似的概念——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学生对此常混淆不清。为了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我们有必要明确二者的区别,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系统、全面地看待这两个概念的关系。一、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区别1.内涵不同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5.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师生进行认知信息交流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重视课堂情感目标的实现途径,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努力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愉悦、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地发展和张扬,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正确地生成和建构,我们应该积极构建这样的情感化课堂。  相似文献   
6.
<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生错误是难免的。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教师既不能置若罔闻,也不能横加指责,而要善待学生的错误,独具慧眼、灵活机智地对错误加以捕捉、诱导和运用,激活思维,探异求新,这不仅能给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也是教师丰富教育教学实践智慧的需要。面对学生不经意间的错误,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错误的"闪光点",充分认识学生的错误对于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丰富教育智慧和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大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方面:  相似文献   
7.
哲学材料型问答题是近年各地高考政治学科重点考查的主观性试题之一。从高考题型的特点看,哲学材料型问答题以其材料来源广、信息量大、设问角度活、区分度强以及考查能力较为全面等特点充分凸显了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功能,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注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关于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  相似文献   
8.
9.
范竹发 《广东教育》2009,(12):56-58
从历年政治高考大纲能力要求来看,高考政治试题都着重从“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这样四个方面来考查考生的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从高考题型的特点看,政治论述题以其材料来源广、信息量大、设问角度活和考查能力较为全面的特点充分凸现了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范竹发 《班主任》2011,(6):25-26
操行评语是教师就学生一学期以来在学习成果、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个性心理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表现做出的一种全面的、动态的综合性评价。操行评语关系到学生对自我发展的定位和行为得失的判断,关系到家长对孩子实施家庭教育的策略与导向,更关系到学校、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教育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