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玫瑰之名》以历史书写元小说著称于世,它既有后现代元小说特征,又烛照中世纪晚期的欧洲社会现实。本文采用文化批评研究方法,对事实与虚构交织的文学文本“去神秘化”和“再语境化”,以此探寻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政治。它聚焦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运动演进的转型期,探索新旧法则交替之际的西欧社会众生相。在生产力的推动下,城市市民和商业经济应运而生,引发教会内部价值观分流,僧侣阶级的混乱与争斗层出不穷。小说中多次提及罗杰·培根和托马斯·阿奎纳等中世纪文化巨人,他们重新发现亚里士多德的人文主义思想,以此来反抗教会的腐朽体制。本论文以这些为思辨资源,批驳宗教狂热、知识狂热、语言狂热等信仰激进现象,提倡尊重人性和理性的科学发展观,从而揭示中世纪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合理安排调频台节目,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的目的,在安排节目的过程中应注意合理选择听力材料,向学生提供目录,正确编制节目内容和认真播放等,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婚礼的成员》描写的是一个青春期女孩成长的烦恼故事,事实上,它入木三分地探讨了美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现代人的精神危机、人际疏离。在这部作品中,象征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为烘托主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荆兴梅 《新闻爱好者》2010,(10):150-151
本文尝试用后现代开放性结构来剖析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对线形结构的封闭性文本表象进行深入发掘,探讨它的开放性文本实质,并指出这部小说不仅在叙事策略上采取了戏仿、互文等方法,还在人物刻画中充满了矛盾性和不确定性,积极邀请读者参加文本意义的建构,凸显了浓郁的后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福柯、马尔库塞等人的理论为基础,将《秀拉》置于历史文化语境中,审视其复杂的后现代意蕴。《秀拉》中将黑人创伤经验,与美国"祖父条款"、"种族隔离制度"等历史事件展开直接对话;"疯癫"不仅是生物性和病理性症状,更是由众多非理性因素导致的创伤性社会建构,是主流话语强行赋予的文化标签。小说同名主人公的为所欲为则呈现了"美国存在主义者"的典型特征,与美国的反文化运动不无关系。莫里森通过宏大历史和权力结构的展示,引导弱势群体走出边缘化境地,确立文化身份和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