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1.
《防守》是纳博科夫以"时间"为线索,谱写了痴迷象棋的卢仁的一生。它涵盖着作者所贯彻的两重对立性观点:在现实与彼岸世界中塑造自我概念;讲究主体意识在时间上的作用,从而衍生出"生存还是死亡"的哲学性思考。很明显,针对人类生存质量的好坏,作者并未给出标准性的答案。然而,他却在小说中留下这样一个伏笔:"在变化的时间内,一切皆有可能。"  相似文献   
2.
在城隍文化中,城隍爷是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作为“榜样”的他,对闽地百姓的人格塑造有着重要教育作用。文章着重分析福建省内极具代表性的城隍爷故事,并根据对中国道教有所思考的心理学家荣格,和“闽地”为代表的朱熹理学思想,以此验证福建省城隍爷的意志品格与“闽学”所传承的精神文明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劳拉的原型》——一部纳博科夫的精辟之作。当这位美籍俄裔的双语作家,凭借他惊世骇俗的三部著作(《洛丽塔》、《微暗的火》、《爱达》),一举成为世界文坛的焦点。他一生飞蝶扑火,一世奋笔疾书,一段流亡岁月,一场弗氏闹剧。晚年的纳博科夫似乎预知死神到来,在生前最后一个月的日子里疯狂地投入《劳拉的原形》创作之中。纳博科夫通过他惯用的隐喻手法和元小说架构,结合“生与死”、“爱与欲”的价值观念,深入探讨纳博科夫主题“死亡之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