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的问题,2005年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议通过了取消农业税的重大议案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举措。"农村教育"同样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之一。为此,本刊特地编发了5篇关于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的笔谈文稿。其中,前4篇文稿分别从农村教育投入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政治背景以及教育模式与社会的耦合关系等不同角度,扼要讨论了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与发展的路向;最后1篇文稿则从农村教育研究方法论的高度,对农村教育研究的状况及其前景作了较为透辟的剖析。  相似文献   
2.
就阿拉善地区增多的沙尘天气,政府、国际国内NGO、科学家、专业团体、当地农牧民等多个群体,展开了各种项目。这些群体的社会认知过程,即:为本乡本土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而获取的知识和实践,是分享认知和协调行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香港职业教育: 需求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职业教育:需求与发展●萧今钟宇平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大学程度前的职业技术教育通常都受到重视。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经济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大量从前没有机会受教育的儿童,现在都进入学校。为了疏导学生、减少大学升学的压力,职业技术教育便成了分流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经济学和教育发展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经济学家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及工人工资的增加,揭示了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们的研究在现代社会学科中确立了一门新的经济与教育的交叉学科——教育经济学,并在过去40年中引起经济学界对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的兴趣,也推动不同学科重新诠释教育的作用。当然,在不同的社会里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会有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BOCD项目库中1994-2001年江西省县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从财政分权与转移支付视角讨论了省内财政制度安排对基础教育供给的影响,发现省以下财政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不利于县级基础教育的投入,分权导致地方福利损失;转移支付总体影响不明显,但税收返还显著正向增加基础教育供给。本文结论得出的政策含义是对基础教育的供给应当实行适当的集权,省级政府应该成为基础教育最主要的教育财政责任承担者。通过上收基础教育事权,尽可能保证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稳定来源,减弱县区基层政府义务教育经费的短缺程度。有必要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一定系统的改革,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金冲及先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他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从晚清政治、思想、文化史到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深入的研究,涉猎范围涵盖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到八十年代对中共党史的研究,金先生都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当代人是可以研究好当代史的。但他时刻提醒着自己,当代人毕竟还有他的“时代局限性”,这是客观事实。许多重大历史课题,后人还会不断地去重新研究。在历史研究中,金先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不排斥吸收百余年来世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新方法和新成果。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非常重视这些方法和成果,简单地否定一切、排斥一切是错误的;把自己封闭起来,结果只能是阻碍自己的进步。如果对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都加以排斥,那倒是违反马克思主义原则的。  相似文献   
7.
农村教育和培训应为社区建设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救国、科教兴国的理想持续推动了中国100年的教育改革。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教育改革的前辈看到新学摧毁了维系中国农村基层的文化和教育传统,乡村发展停滞。过去25年的教育改革和大规模发展使得农村教育问题愈加棘手。教育改革走向决策权高度集中、管理方式单一、教育内容统一,难以满足农村广大地区各类社会人群的文化教育需求。农村建设需要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有居住者参与和协作的社会支持体系。非正规教育培训、边干边学是人类传承文化知识和发展技能的动态式教育培训和自我教育培训的方式。成人的非正规教育是社会进程中参与者共同建构新社会形态、创造知识技能、达到概念和行动认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上海和重庆第二、三产业7040名职工为对象,运用多水平模型分析职工对工作技能的认识及分类,以及个人因素和企业因素对职工对技能重要性认识的影响。第一水平分析使用测量模型根据职工对20个工作技能重要性的认识将之分为五类,即:个人工作习惯和特点、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岗位工作需要的操作技能和完成岗位工作需要的一般职业能力。这五种技能又可以归为通用技能和与工作有关的技能两大类。第二、三水平的分析显示,个人特征是解释职工对不同技能因子重要性认识差异的主要因素,在职培训对于改变职工对技重要性的认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农村地区带来了人力资源的机遇,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作。通过考察云南省农村地区企业和观摩学校课堂教学,并对企业相关人员、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进行访谈,结果发现,集权化的国家课程和应试主导的课堂教学并不能使农村学生具备企业人力资源所需要的理论联系实际、视野开阔、积极主动并富有责任感等素质,通过教育消除城乡不公平现象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社会分层和弱势群体的继续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社会性人口流动使职业重新区分和组合,导致了社会阶层的重构。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新兴工商业实体,由于缺乏充足的职前教育培训准备,缺乏可利用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资源,居住的社区缺乏社会服务设施,他们长期陷入不利境地,成为弱势群体。教育有两重性,既可以促进一个人向上流动,也有社会分层和阻碍向上流动的作用。继续教育作为第二次机会,政府的投资和转移支付应该着重放在公共空间的建设,改善弱势群体社会活动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便于不同的教育服务机构和志愿者进入,为弱势群体提供切身需要的教育培训和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