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学者曾指出庄子的"无用之用"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然而,如果我们考虑到<庄子>外杂篇为庄子后学之作,应该说,庄子真正提到的只是"偷活苟全之大幸"这种类型的"无用之用".庄子的"无用之用"是"籍外论之"的"寓言",欣赏以"无用"求苟活只是它的表层含义,其背后的"意"乃是要求个我去除形限之私,获得广阔的心灵天地.在话语层面,庄子"无用之用"话题所谈论到的价值主体与客体是同一的;在其揭示的"意"上,庄子以"无用之用"话语传达出来的"道"乃指一种心灵境界,与老子的"无用之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在海西发展战略面前,福建地方文化传统对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的发展能起积极作用。一方面,就海西区域文化建设看,福建地方文化资源赋予海西区域文化建设相应的文化基础,催生了海西区域文化的个性风格。另一方面,就海西区域经济发展看,福建地方文化资源为海西区域发展的相关文化产业准备了前提,为打造海西区域经济特色品牌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3.
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分别对应于静态和谐与动态和谐。从社会和谐的角度论,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启发我们应识别和区别对待存在于社会个体身上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异质性。借助这样的视角领会和谐社会的议题,便于我们进一步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家文化中体认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的思想资源,挖掘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学曾指出庄子的“无用之用”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然而,如果我们考虑到《庄子》外杂篇为庄子后学之作,应该说,庄子真正提到的只是“偷活苟全之大幸”这种类型的“无用之用”。庄子的“无用之用”是“籍外论之”的“寓言”,欣赏以“无用”求苟活只是它的表层含义,其背后的“意”乃是要求个我去除形限之私,获得广阔的心灵天地。在话语层面,庄子“无用之用”话题所谈论到的价值主体与客体是同一的;在其揭示的“意”上,庄子以“无用之用”话语传达出来的“道”乃指一种心灵境界,与老子的“无用之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陈嘉庚榜样有三个特点:在榜样形成方式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条途径交织;在榜样的主体特征上,强烈的实践品格、独特的精神气象和丰富的物质化精神遗产三者的统一;在榜样作用的对象上,特殊的乡谊和学脉渊源造就出稳定而持久的榜样客体群体。陈嘉庚榜样的三个特点为当代榜样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青年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有限,这是困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难题,要破解难题,应该多向度营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一,教学目标上,紧扣学生关注焦点,激发学习兴趣。其二,教学形式上,营造课堂良好气氛,巩固学习兴趣。其三,在教学管理上,运用适宜激励机制,强化学习兴趣,由此改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状况。  相似文献   
7.
对事实态人际关系的绝望和对儒家人际关系主张的拒斥,使庄子由对事实态人际关系的关注转向对理想态人际关系的探求。庄子主张,“道”是理想人际关系的核心;“无我”是开展人际关系的出发点;个体精神之自由与人我关系之和谐的统一是人际关系追求的目标。个体本位性、去依附性、非功利性则是庄子人际关系思想的三个特点。庄子的人际关系思想对时人思考和确立合理的人际关系思想理念富有教益。  相似文献   
8.
分析杨震的思想观念是我们观察东汉中期社会文化背景的极佳标本。具体说,第一,东汉中期经学繁盛与杨震的经学修养恰成对应;第二,东汉中期士风高涨与杨震的名节意识正可应和,杨震的思想观念契合于当时的文化大背景。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全球化与青少年思想观念的普遍性变化近几十年来,全球化进程在全世界开始加速。全球化无疑极大地推动着我国社会进步和发展,但就文化的层面说,在实际的全球化过程中,强势文化是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