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时期,中国北部骑射民族对中原特别是对周王朝的威胁是相当严重的。前此《诗经·小雅·采薇》描写过我(犭严)狁的猖獗。“靡室靡家,(犭严)狁之故;不遑启居,(犭严)狁之故。”毛传,“(犭严)狁,北狄也。”郑笺:“北狄,今匈奴也。”《出车》也说:“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犭严)狁于襄。”王国维先生在《鬼方昆夷(犭严)狁考》里说:“我国古时有一强梁之外族,其族西自(汗干)陇,环中国(此指中原)而北,东及太行常山间,中间或分或合,时入侵暴中国,其俗尚武力,而文化之度不及诸夏远甚。又本无文字,或虽有而不与中国同。是以中国之称之也,随世异名,因地殊号。至于后世,且以丑名加之。”(《观堂集林》2583)这一北方“强梁”大抵就是我们“四大集群”理论里的北狄集群。  相似文献   
2.
“比较文化”是个大题目。我所谓的“三原则”——整体对应性多重平行性细节密合性只是我在工作中努力遵守的规矩或章法,是“自我约束机制”,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或通用性。目前,国际比较文学界只承认两大“学派”或两大支柱,即  相似文献   
3.
后案     
后案苏北香火戏老演员何九鸿最近报导了古老演出里的一些未经公布的资料,其中有几项比较珍贵。择要讨论如下。五木之精何九鸿说,据他看到的“神书”或“城书”说,香火会所家的五岳神是桑、槐、榆、柳、木(?),得道成精,变成“五岳瘟神”。这种独特的说法是五行学说...  相似文献   
4.
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据考古学家报导,最近证明,羊才是第一种驯化动物。但是,某些幼狼比较容易被驯养;短期喂饲之后,它的驯良,对人类的友谊和忠诚,仍然使它们成为最初的非食用家畜和狩猎的理想助手。生物学家观察到,某些狼喜欢在人的居室或帐蓬外徘徊,也许是为了寻找食物,没断奶的幼狼就容易被原始居民捉拿,或竟“自动地”逗留下来。“曾经发生过反覆多次的对幼狼的驯化,也许是养作玩物,除偶然地吃吃以外,并无特定的目的。后来这些狗在警戒敌人和轰赶猎物方面的用处就逐渐显著了。”①这种假定并不十分准确。特别是所谓“…  相似文献   
5.
将军崖岩画里有一种大头细身的所谓“人面画”(A3)。其中一个略作(?)形(面部文样略),与甲金文所见(?)字构造极为相似。还有几个“眼睛用两个同心圆表示,中间有条线经过鼻梁与禾苗相接”。这幅岩画可能表现初民对于人类起源的思索:人是不是从庄稼(或植物)里长出来,变出来的呢?《天问》:  相似文献   
6.
《楚辞·离骚》:“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纟世木)马.”古人传说神山昆仑出五水:白、黑、赤(丹)、若、青(名称和编组都有变动).其实昆仑并没有这么多河流,阴阳五行学说兴盛以后,才硬把它编组为五水.但是,战国时代已经把黄河及其源头神话化,把它组进“昆仑:小宇宙”的神奇体系,以使它们互为辉映,相得益彰.人们纷纷传说河出昆仑.  相似文献   
7.
面具眼睛的辟邪御敌功能─—从泛太平洋文化之视角看三苗、饕餮、吞口、蚩尤、方相以及三星堆“筒状目睛”神巫的类缘关系萧兵《书·舜典》舜所放逐的“四罪”跟《左传》文十八年舜所流放的“四凶”是对应的(晋杜预据汉贾逵说更明确了它们的共通性)。前二者的对应,史学...  相似文献   
8.
猪八戒论考     
猪八戒的来源,专家们讨论得比较多,意见也很好。但是近年有些新的发现,尤其是地下出土的文物,使许多死材料活了起来,值得做些补充论证。  相似文献   
9.
《老子》哲学里的“混成之物”指的是“原气”。它是“宇宙生命”的精华:在自然界,指充斥于宇宙的弥漫物质;在躯体,则是神秘性的生命力,甚或“类激素”。它又体现为能够谐合阴阳二性的第三种气,即冲气;“冲气以为和”,也就是“道生一(混沌),一生二(阴阳),二生三(阴、阳、冲气)”以后“三生万物”的过程,近似科学家所说的“混沌事件”。这种“精”或“精气”学说可以看做宇宙生命“一体化”的原子论。而“精”之内还有更小、更基本的微粒———信,就只好看成“亚原子”了。至于“信”的母型还不清楚,有可能是作为原初“真实”存有的“言”,那也许是宇宙生命的基元话语或“元语词”吧。过去一般看法是墨子的“端”类似“原子”,本文揭示《老子》可能也有特殊的“原子论”。  相似文献   
10.
性与文化启蒙者是蜥蜴《旧约·创世纪》里的蛇是性的启蒙者———他既像男根又以“阴 :地 :水”的属性而象征女人———是文明的传播人 ,也是无序的“混沌”的解破者。是它“教唆”亚当和夏娃偷吃知识树上的禁果 ,使他们有了性和文明的意识。但这条“伟大的爬虫”却不是一般的蛇 ,而是蜥蜴。耶和华生气道 :你既作了这事 ,就必受咒诅 ,比一切的牲畜野兽更甚 ,你必用肚子行走 ,终身吃土。 (3·1 4)可见蛇本来跟其它“牲畜野兽”一样用四足行走 ,亦即“四脚蛇”———蜥蜴 ,受罚以后才“用肚子行走”的。恩格斯说 ,蛇的行动方式太古怪了 ,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