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去年春天,一部叙述前美国报业大王伦道夫·赫斯特的女儿及继承人帕蒂·赫斯的自传影片,在全美各地上演,并在戛纳国际电影节引起极大注意。帕蒂还与扮演她本人的美国著名影星娜塔莎·查里森一起在电影节上举行记者招待会。这位十多年前轰动美国的新闻人物,又一次在美国新闻界激起巨浪。  相似文献   
2.
黛安·索耶,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明星记者,观众誉她为手持麦克风的森林女神。美国新闻界称她是神话中的公主,顽强不屈的贵妇,挑工作重任的女人和渊博学者的混合物,她红得发紫,与好莱坞著名影星梅丽尔·斯特丽普(Meryl Streep)一样,被称作是八十年代美国妇女的代表。我们第一次看见这个传奇式人物,是在一九八四年十月里根和蒙代尔为竞选总统而举行的电视辩论荧屏上。黛安是从全国被提名的八十三个记者中,膺选  相似文献   
3.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记者之一。一九八四年他访问中国后所写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已在中国读者中引起广泛反响。《无所畏惧,无所偏袒》,是索尔兹伯里在一九八○年出版的一本畅销书。作者在这本书中,从一九七一年《纽约时报》发表《五角大楼文件》这个改变美国新闻和政治的关系,轰动世界的事件为核心,透视了从六十年代初期到七十年代末期,《纽约时报》在历次国际和国内重大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它告诉人们,在美国,一个居领导地位的报纸负有怎样的义务和责任,他们的编辑和记者是怎样工作的?作者用了近十年时间,访问了美国政界和报界上百个当事人,写成了此书。可以说,这也是一部从新闻记者眼里看到的美国这一时期的历史。现編译其中部分章节,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4.
哈佛大学放寒假了。尼曼新闻基金会主办的记者进修班也停止了活动,我们乘隙来到华盛顿度假。我们的朋友,美联社驻白宫记者苏珊·歇弗,特地打电话问我们,是否有兴趣参加白宫的新闻发布会。她说,白宫发言人拉里·斯皮克斯欢迎中国的尼曼研究员(Nieman fellow)去。第二天中午十一时半,她在宾夕法尼亚大街白宫西北门等我们。那天正是里根第二任总统就职典礼后不久,两旁人行道上搭的观礼台还未拆去,我们弯弯曲曲地走到了白宫。迎面走来一群美国记者,我们一眼就瞥见了当前美国最红、家喻户晓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女记者黛娜·索耶。她在里根和蒙代尔为竞选而举行的电视辩论会上,被挑选为向总统提问的记者。黛娜穿着朴素,慢慢地走过来,和其他记者一起,冒着严寒  相似文献   
5.
去年年初,《波士顿环球报》发行人威廉·泰勒假座肯尼迪图书馆贵宾厅,宴邀在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基金会进修的美国和世界各国记者。当我们在吃主菜时,报社编辑部来电话找总编辑迈克·简韦,告诉他总统里根正在举行记者招待会,主要谈美国外交上一些重要政策问题。和我们同桌的进修班负责人,原《华盛顿邮报》总编辑霍华德·西蒙斯说,过去遇到这种情况,他就得退席。但简韦并未马上离去。《环球报》与哈佛大学,尤其是与尼曼新闻基金会有传统的密切关系。《环球报》三十年代末名记者路易斯·莱昂曾是尼曼研究员,后又任进修班负责人达二十五年之久;《环球报》几任总编辑包括简韦在内,都是成绩优异的哈佛毕业生。因此简韦宁愿把手边的急事放一放,  相似文献   
6.
上海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近年来循序渐进、不断深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良好的改革基础。为了配合上海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在向考生、家长、大中学校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上海工大改革经验和对世界主要国家高校招生模式进行比较,进一步提出了对上海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设想和建议。仅为一家之说,以期“投石问路”,引起更为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其基本思路是:统一考试、自主招生、扩大收费、配套实施。一、高校入学考试制度改革 (一)高考改革目标模式借鉴国外考试制度,我们认为高考改革目标模式是:减少统考次数(高考、会考均有统考性质),增加考试机会(每年可举行2次考试),由现有的“会考+高考”模式,向“资格认定考(高中毕业水平考)  相似文献   
7.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是整个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对于高等教育,而且对于普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中诸相应制度的改革,均具有“指挥棒”作用。今年暑假,我们就上海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专题调查,查阅本市招生的有关资料,召开了高校招办、教务处、学生处负责人会议,走访了大、中学校和区教育局,先后听取了70所大、中学校有关领导或主管部门的意见。我们还深入十几个高考现场与家长和考生面谈,发出书面问卷调查1100份,回收问卷调查950份,回收率在86%左右,在回收的950份问卷调查中,依据填表人的身份划分为:学生444名占46.7%,家长239名占25.16%,中学教师87名占9.16%,大学教师或管理人员430名占4.53%,政府教育部门工作人  相似文献   
8.
要使高教期刊正常发展,就必须使人们全面认识其对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本文肯定了关于高教期刊作用与价值的已有观点,同时进行了补充论述,(一)高教期刊是促使全社会认识教育、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重要舆论宣传工具,在为教育获得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宣传中作出特殊贡献。(二)高教期刊是联结教育与社会的桥梁,其沟通作用可使社会理解、支持、参与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三)在“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型管理体制中,高教期刊将是其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1989年1月16日,美国《纽约时报》刊载了该报驻中国首席记者克利斯多夫写的关于上海《世界经济导报》的一篇评述文章。《纽约时报》有一个独立的电讯服务网,美国有360多家报纸采用它的消息,因此这篇文章也被美国报纸所广泛刊登,而且都用了不同的大标题。美国最大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也立即将此文转载。这篇文章表述了西方驻中国外交官和新闻记者对中国报纸的一些看法,有一定的代表性。这里谨将全文加以译载,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基金会主办的记者进修班第一次集会上,负责人西蒙斯告诉大家:加拿大与日本政府曾打算邀请这一届进修班的全体记者去访问,一切费用由它们负担。但他没有接受,因为记者受了人家的款待,写起文章来,难免会影响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是违反美国新闻职业道德法的。当时我们听到美国有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法,真觉得是个新鲜事。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在我们的印象中,只模模糊糊地感到,似乎美国一些记者大都是搞“人咬狗”这一类耸人听闻或黄色新闻的,那里会有职业道德?一些美国同行知道我们对这问题很感兴趣,就详细向我们介绍情况,并推荐我们看有关的书和资料,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