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1.
黔东方言,总体上说都属于西南官话,但内部有差异。到底有何差异,语音上的分区常常显得不得要领,而利用方言特征词,能为区分方言与方言之间的差异提供较为可行和较为科学的依据,弥补历来凭借语音标准区分差异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张守节《史记正义》声类38个,代表中唐时期的官话音,接近《切韵》.不同的是:唇音分化清楚;泥娘完全不分;喻三、喻四完全独立。  相似文献   
3.
郭璞、字景纯,晋代著名的训治学家、文学家。一生主要从事文学创作及《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书的注释工作。景纯注书,往往者义兼注。释义多以个语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还记方言以明分别。注中保存了大量晋代语言材料,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了多种参照物。实为研究晋代语百、词汇、语法及方言等语言面貌、了解汉晋语言演变轨迹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具有多方面的描写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价值。在历史方言学方面尤为突出,这与他对方言的深入研究分不开。一、罚由的方言研究方言研究的田野工作开始得很早。东汉应创《…  相似文献   
4.
郭璞的《尔雅注》、《方言注》的完成时间及先后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虽有前贤论及,但尚无令人满意的成说,还有推考的必要。我认为,考虑下列三个因素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郭注所引的晋代材料。这类材料大多注明了年代。二是诸书相同条目注文的异同。这类材料往往反映出注释的先后。三是郭璞对江东方言的认识过程及郭璞主要活动的时间段。 一 要以郭璞主要活动时间段作依据之一,就有必要先介绍郭璞的生平。 郭璞(公元276—324年),字景纯。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是西晋末东晋初“博学有高才”的训诂学家、文学家。房玄龄《晋书》有传。 郭璞生活在“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晋代社会最动荡的时代。二十八岁前主要生活在河东。建武元年(公元304)初,郭璞预感到战乱将起,邀亲友数十家几经周折来到洛阳。郭璞在洛阳住了五年时间。永嘉四年(310年)十一月,司马越率晋军主力十万余人退守许昌,郭璞随军南行,于次年春到达庐江。七、八月间南渡长江到宣城,安居于暨阳(今江苏江阴县)。宣城太守殷佑召郭璞为参军。其后入王导幕府。太兴元年(318年)三月,元帝即位,郭璞作《南郊赋》,深受元帝赏识,擢为著作郎。太兴四年初,上《省刑疏》、《日有黑气疏》,迁升尚书郎。其年底,郭母病逝,郭璞辞  相似文献   
5.
铜仁地区汉语方言素有"东四县"与"西五县"之分,到底有哪些差异,为什么不同,一般都说不清楚。本文试图从历史沿革、移民及语言本身的角度对铜仁地区汉语方言的内部差异及其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西五县”方言,时贤多有研究,调类与调值结论高度统一,调值与标准的西南官话一致,被视为川黔方言的典型.运用实验语音学手段对“西五县”方言单字调进行声学考察的结果及分析认为,当今的“西五县”方言的新派声调与传统研究结果基本相同,但从中可以看出“西五县”方言的声调相对于老派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