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的失落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严重缺陷之一,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语言教学是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因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在传授目的语国家人文背景知识的同时,重视本土文化的导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现代经典作家”的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大多复杂艰深,晦涩难懂,小说《我弥留之际》也不例外。其中所用的多视点叙事、意识流、内心独白、时空交错以及隐喻意象等现代主义创作法使小说具有某种程度的不连贯和破碎性,揭示了因失去精神信仰和价值中心而陷入混乱并手破碎的现实。本文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探讨该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互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教学作为大学英语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和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资源,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因此,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和优势互补,有助于在多维语言情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发现、分析问题,并在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在小说《我弥留之际》中,福克纳选择的主角不是衰败没落的名门望族,而是美国南方穷苦白人,小说围绕着本德伦·艾迪的死亡和运送棺材的旅程而展开故事,这一家人都带着各自的创伤在旅途中挣扎。本文旨在借用创伤理论分析小说中的创伤隐喻,并探究人类在创伤下展现出的人类精神以及这些创伤对自我价值重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