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对科学教育认识和理解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现在的科学课单元教学,都是在努力围绕一个核心概念展开。以往在教学中,由于没有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内在关系,缺少了“大单元教学”的意识,所以在每一个新单元第一课的教学中,往往没有关注学生最初科学概念建立时的表现,以致于学生后继的学习是孤立的,建构的科学概念之间缺少了关联,没有形成整体认识,这对于科学学习也就失去了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提出 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虽然有生物因素的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社会文化。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初入社会、接触社会的启蒙期.教师如能通过研究运用同伴交往、群体建设、校园文化等教育方式,科学而系统地把相关知识、社会规范、价值观、道德规范等传授给学生.对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方向和内容方面的作用将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学校作为一个人的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科学引导青少年性别角色合理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科学教育认识和理解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现在的科学课单元教学,都是在努力围绕一个核心概念展开。以往在教学中,由于没有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内在关系,缺少了大单元教学的意识,所以在每一个新单元第一课的教学中,往往没有关注学生最初科学概念建立时的表现,以致于学生后继的学习是孤立的,建构的科学概念之间缺少了关联,没有形成整体认识,这对于科学学习也就失去了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