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简论梁启超民主进程渐进论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梁启超民主进程渐进论的科学性董方奎关键词梁启超;政治民主;渐进论中国清朝末年,面临社会政治体制转型的变化,从千百年来的封建专制政体,走向政治民主化的第一步,究竟应以何种速度为宜,是当时人们争论不休而且至今尚未得到统一认识的一个课题。传统的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2.
1957年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宣言中总结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共同规律,其中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宣言中指出: “……消灭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建立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逐步的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计划的发展国民经济,以便建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提高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宣言的一切部分,都得到全世界共产主义政党的欢迎和拥护,只有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表示公开的坚决的反对,井执行着一系列的彻头彻尾的修正主义政策,来保护国内正在增长的资本义主倾向。然而,铁托集团为了迷惑国外人民和欺骗国内人民,说什么南  相似文献   
3.
论福州船政局技术力量之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时期,许多工厂都雇了洋匠,购买了外国的机器设备及材料。对于这些问题的评价,有人斥之为“崇洋”“媚外”,也有指为“根本缺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主要依靠洋人的技术,有些厂的管理权也为洋人所操纵,成为帝国主义推销产品的工具,具有一定程度的买办性”。应该怎样看待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雇聘洋员及技术引进?是不是依赖洋人?我们将通过福州船政局技术力量的成长过程,具体地考察一些有关问题,使洋务运动史的讨论深入一步。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曾极力鼓吹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在中国建立美式共和政体,后又转而主张“开明专制”。原因有三:康有为、黄遵宪等师友之劝诫;赴美国考察共和政体的优劣,对照中国国情,从思想上认识到美式共和不适合中国;在理论上对德国政治学家伯伦知理等人的理论进行了探索,动摇了革命共和观念。粱启超的主张虽变,但在追求民主宪政的目的上并没有实质性变化。以“流质多变”、“保皇”、“倒退”等相责,是不公正的,也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梳理总结历史和当前学术界对梁启超的历史地位的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梁启超一生的事迹,阐明了自己对梁启超定位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1840年6月爆发的鸦片战争距今已150周年,抗击英军侵略的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仍激励我们继续前进。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写下近代中国屈辱史的第一页,然而,在鸦片战争中顽强抗击英国侵略的英雄们,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在酷爱自由反抗外来压迫的中国历史传统中,又写下了光辉的爱国主义新篇。在此次战争中英勇献身的不下一万五千人,涌现出众多的民族英雄,而论者往往限于林则徐、关天培几人,对姚莹、裕谦等一大批英雄却未提到应有的高度给以评价,使人们看不出英雄群体的高尚风貌和时代精神,为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对近代中国的杰出贡献及应有之地位,尚没有被人们普遍认识。本文重点论述梁启超在中外启蒙思想家中的突出地位、高瞻远瞩的过渡时代理论和对学术研究的重大贡献。他的优秀品格、情操、治学精神、立言立行,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处处堪为人师,是名副其实的近代中国精神之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行了论证。文章认为,从戊戌变法以来的近百年历史里,我们历经艰险曲折,却始终没有找到一条稳步健康的发展道路,究其原因,都是由于急于求成,企图逾越历史阶段所致,初级阶段理论从理论上纠正了历史飞跃论,开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稳步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蔡锷在护国战争中浴血奋战,立下了丰功伟绩,名垂史册,举国公认。但是,对策划指导护国战争的梁启超却仍未被人们所注目,特别是他冒死从军广西的事绩及其对护国战争的战略意义,人们更未给他以应有的地位。本文仅就这方面的有关内容略加论述,以纪念护国战争七十周年。  相似文献   
10.
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晚年的政体思想与同盟会时期相比较有了重大的转折与飞跃,从狂热地追求美式民主共和制转而推崇德国俾斯麦式开明专制政体,从激进的飞跃论转而主张渐进论,是从他坦诚地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中,从中外国情与政体关系的对比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是非常可贵的,也体现他光明磊落的领袖品格。他晚年反对照搬西方制度的观点、主张民主进程渐进论的观点,值是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