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本文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分别从语义对等、风格对等和读者反映三个方面通过举例分析来逐一对杨宪益的《离骚》英译本和孙大雨的《离骚》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两位译者在《离骚》英译上各有千秋。杨译本更加注重韵律对等以及选词和全诗的氛围营造,而孙译本则更注重语义对等和读者反应。虽然孙译本也有对韵律的处理,但相比较而言,杨译本的韵律更加朗朗上口并且展现出诗的美感。从整体看来,两译本都大体实现了功能对等,但各自又都有不完美的地方,仍需继续完善。我们在进行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也应该注意这些问题,以达到精益求精。由此看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对翻译文本的分析和评价中有着十分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漫威系列电影作为近些年被引进到中国市场的外国影片代表,其电影字幕特点的研究对于我国电影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有着独到的实践意义。本文以漫威电影《银河护卫队》为例,通过对其字幕翻译特点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探讨该电影字幕采用到的翻译策略,望对我国影视翻译有贡献。  相似文献   
3.
《楚辞》中《离骚》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曾多次被收录入教材,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汉代以后,后世文人无不对屈原推崇备至。《离骚》作为《楚辞》的代表篇章,其英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所选译本的英译质量。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所翻译的英译本《离骚》为切入点,从格律、修辞、文化负载词三个层面分析其选词技巧,并分析其采用的翻译策略,为翻译工作者们提供有价值的借鉴经验,对我国的文学典籍英译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有其特有的语言特点,即以真实为本质,同时能做到升华主题,语言偏向书面用语。随着观众对纪录片的关注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外语纪录片走入国内,也有许多优质的国产纪录片走向世界,这使字幕翻译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使译语更贴近译语观众的文化审美,成为诸多译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以Wild China以及《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分析研究不同的文化审美对纪录片字幕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英语学习环境目前在中国不是“二语”环境,还只能是外语环境。英语学习不是习得而是学得。中国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其主要策略是为学习者营造课内外真实的英语环境,提供或指导学习者获得足够的质和量的输入,从而获得正确的输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