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从政治方面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大大增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1848年欧洲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德意的统一,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这些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从经济方面来说,这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包括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列强全球扩张活动的深入,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大,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形成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通过描写一位名叫佩科拉的黑人小女孩的悲剧,展现了在白人主流文化冲击下黑人的悲惨生活。佩科拉的亲生父亲乔利,虽说是造成她的悲剧的直接推手,但同时也是种族主义的牺牲品。本文以拉康镜像理论为依据探析乔利的悲剧命运,在认识自我、建立主体意识的过程中,乔利经历了想像界、象征界和真实界。正如拉康所指出的那样,自我的实质是他者,主体本质上是分裂的,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通过描写一位名叫佩科拉的黑人小女孩的悲剧,展现了在白人主流文化冲击下黑人的悲惨生活。佩科拉的亲生父亲乔利,虽说是造成她的悲剧的直接推手,但同时也是种族主义的牺牲品。本文以拉康镜像理论为依据探析乔利的悲剧命运,在认识自我、建立主体意识的过程中,乔利经历了想像界、象征界和真实界。正如拉康所指出的那样,自我的实质是他者,主体本质上是分裂的,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威廉@博伊德的<我的穿紧身牛仔裤的姑娘>是一篇十分优秀的现代主义杰作,小说作者采用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描述了一个体弱、脑弱的现代人的生活故事,让读者从主人公虚幻的世界见其内心的真实,而这又恰恰正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和梦的解析理论所要阐释的.  相似文献   
5.
“美的毁灭”是王尔德的唯美主义代表作《莎乐美》所表现出的悲剧主题。本文就这一主题,从美、恶、毁灭三方面着手。对作品进行了分析、欣赏。其中,主要是通过“月亮”这个既是美的意象又是死亡的意象来阐释全文。  相似文献   
6.
托妮·莫里森深受圣经的影响,在她的作品中无一不体现出圣经中的原型。她的《秀拉》、《所罗门之歌》等几部小说中都出现了类似于耶稣的原型人物,以耶稣赎罪,救世和重生的主题原型出现在黑人社区。而作为代表黑人民族的女作家,她在运用这些原型的过程中,无疑增加了一些种族主义和女性主义色彩,这些"耶稣"原型的运用体现出莫里森对美国主流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戏仿和颠覆。  相似文献   
7.
托妮·莫里森的《爱》通过一个全知视角的讲述者L的叙述,将柯西家族的兴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品中弥漫着浓厚的《圣经》气息,L、柯西、克里斯廷、留心等人物形象,柯西酒店以及小说的主题都和《圣经》中的人物、场景和主题相关。  相似文献   
8.
黑人女性的成长一直是托妮.莫里森关注的主题之一。运用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莱特·阿德勒的个性心理学中的自卑、补偿和超越理论来分析《宠儿》中丹芙和《慈悲》中弗洛伦斯的心理成长历程的相似性,能够发现,在经历过自卑、失败的补偿之后,最终丹芙和弗洛伦斯都实现了对自我的超越,实现了真正的成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