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本文以9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受试,通过口语任务-阅读复述比较研究单项注释,双语注释,及双语多项选择注释对于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即时测试中三种注释对于词汇习得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多项选择注释效果最好,双语注释次之,单项注释最不明显。延时测试的结果与即时测试结果相似,但双语注释组与单项注释组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一、英语语用能力的现状与分析语言是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习者掌握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即语用能力。然而,综观我国英语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人怀揣四、六级英语考试证书但却连英文求职信都不会写,在工作面试时连起码的问题都听不懂、回  相似文献   
4.
公示语翻译对改善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环境、传播红色文化、扩大旅游宣传、提升旅游品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红色旅游景区公示语外文标注情况已经比较普遍,但却存在着语言信息失真、施为用意错位以及翻译版本不统一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政府支持及管理规范、翻译标准及制作流程规范和人才培养规范三个层面入手,从而整体提升红色旅游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5.
话语,作为主体间交流的载体,其最重要的功能是意义有效沟通的实现,但是话语间性的存在却使这种功能的发挥受到抑制.话语间性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符号间性;二是主体间性;三是语境间性.话语间性问题不单单是一个语言学问题,它最根本的根源在于哲学认识论上存在的主体间性问题.话语间性的存在虽然使得话语交流本身变得更加有意义,但理解的受阻却让这种意义的获得格外困难.因此,突破话语间性的负效应,让理解变得完美,就成为实现话语主体之间价值一致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这一环节,从问题的内容、提问方式以及提问时机几方面进行论述和说明,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省红色旅游景区公示语外文标注情况已经比较普遍,但却存在着拼写、语法错误等语言信息失真、用意错位以及版本不一等问题。政府及媒体对公示语翻译的关注度不够,语言文化差异导致的行文结构和遣词造句的习惯差别,公示语翻译标准缺失和翻译术语不统一及翻译人员专业素质欠缺,是造成我省公示语翻译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而政府支持、技术规范、人才培养则是提升我省红色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质量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一、英语语用能力的现状与分析 语言是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习者掌握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即语用能力。然而,综观我国英语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人怀揣四、六级英语考试证书但却连英文求职信都不会写,在工作面试时连起码的问题都听不懂、回答不了,即使到了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9.
"情感过滤"假设是教育学和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它强调语言的施者与受者在互动过程中达成共同理解的条件性因素。大学英语教学作为一种主要以语言为媒介的交流方式,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情感过滤"假设理论的影响。因此,在大学英语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教师与学生达到良性沟通的条件性因素,尽量避免交流过程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末,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提出了著名的“第二语言监控”模式。而这一模式的建构是以“输入假设”、“习得与学习假设”、“监控假设”、“自然顺序假设”及“情感过滤假设”为基础的。其中,“输入假设”作为“第二语言监控”模式的核心,指的是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根据这一假设,语言输入话语体现出一种“中庸”特征: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学习者只有获得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只有听懂对方的话语,语言方可习得。克拉申认为学习者为了理解新输入的语言材料,将会求助于以前的知识经验或利用语境、上下文等进行判断。通过学习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