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液面升降问题是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它将涉及密度、压力、压强、浮力等知识,同学往往感到疾首.解决液面升降问题既可以把浮力作为切入点,又可以把压力和压强作为突破口.前  相似文献   
2.
力学汁算题是中考的必考题型,它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基本概念、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有针对性地搞好中考复习,有必要对2001年各地中考力学计算题进行研究和总结.下面笔者对2001年部分省市力学计算题分类解析,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一、速度和时间的计算  相似文献   
3.
<正>谈起"无痕教育",很多人都不熟悉,说白了就是一种不着痕迹的教育方法,却能够让孩子简单明了地领悟,柔化了教育过程,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变的。德育是最适合用这种无痕方式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就越大。"德育主养心智,现代教育多有智无心,孩子明白但不快乐,聪明也难成智慧。为追求无痕的德育这种美好的境界,在工作中我摸索出"大题小做"和"小题大做"两种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4.
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又是考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提升中考物理成绩,特以2002年全国各地试题中选择三例,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密度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为了帮助大家正确理解密度,笔者谈以下几个问题供学习时参考. 一、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由密度定义可知,密度是描述单位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不等这一特性的物理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值一般是不同的,从密度表上不难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目前令人遗憾的是青少年学生中常出现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的现象。我认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重视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实效。如何加强德育教育以达到“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目的?1919年陶行知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一文中说:“修身伦理一类的学问,更应注意的在乎实行”。  相似文献   
7.
杠杆二三二     
杠杆二、三、二是指杠杆有二力、三点、二臂七个要素,如图1所示. 二力指动力F1和阻力F2.一般使杠杆沿着人们需要的方向转动所加的力,叫动力,反之叫阻力.有些问题中,同一个力既可视为动力,也可视为阻力.如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横梁平衡时物体重可视为阻力,砝码重可视为动力,或者物体重视为动力,砝码重视为阻力,无关紧要.  相似文献   
8.
早在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学者奥托·格里克,当众演示实验,他把两个直径22英寸(55.9厘米,河北版)的铜制空心半球对扣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空气.然后用了两个马队各八匹马向相反方向拉两个半球,结果还很难把它拉开.那么为了拉开两个半球,还要给奥托·格里克几匹马?我们可做如下近似计算.  相似文献   
9.
一、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1.长度单位的定义:测量长度,首先要确定一个标准长度,用标准长度去量被测长度,才能得出被测长度的数值,这个被确定的标准长度叫做长度的单位.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为: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二、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要做到“五会”.1.会观察使用刻度尺之前,要对它认真观察:(1)它的零刻线在哪里?是否磨损?(2)它的量程;(3)它…  相似文献   
10.
董继荣 《广西教育》2014,(41):22-22
正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学评价意义重大,教学评价是否科学、公允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品德培育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开展品德与生活教学评价时,应该客观、公平地表扬学生在日常表现、品德等方面的优点,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意见或者建议。在教学中,笔者经常使用发展性评价和开放性评价。一、发展性评价教师进行品德与生活教学评价时,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成长、变化,不要一成不变,不能总是用老眼光看待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