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改革呼唤课程教学理性回归课程标准,“法治”教学已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而对新课标的深入研析、精致品读与创造实践,则是课程教学得以归向与科学发展的关键。从2014年第1~2期开始,本刊用两年时间,将陆续刊载由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蒋世标领衔及其所属政治学科工作室团队撰写的思想品德新课标“咬文嚼字”系列研读论文。该系列由16篇相对独立的研读成果构成,分辨析、观念、释义、综合四个小系列。以此为标志,本刊在近两年对2011年版课标宏观中观系列解读的基础上,解读进入微观研讨层面。集成式的系列解读,目的在于实现教学与时俱进,把脉思想品德课程价值导向与实践走向。  相似文献   
2.
电教园地里的“一匹骏马”———记百色地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乐业一小副校长吴永和蒋世标杨德虎年的钟声刚刚响过,吴永和便被授予“百色地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光荣称号,同时接到两篇科研论文分别入选《现代教育文萃》和《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文集的通知。正当全校师生...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劳动”的表述有四处:一是在课程性质中表述为“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正>与前文所述的"中华文化观"不同,"热爱祖国观"是课程标准的永恒主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是这样表述的: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改版》)将其修改为: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新课标将"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修改为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课程的全新观念,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是品德课发展的最新理念。因此,品德课堂需要我们在实践新课程的理念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思考,走生活化教学的道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品德课中尝试了三点做法:一是让学生写品德周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这是品德课走向生活化教学的实质要求。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受…  相似文献   
6.
展望新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学校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拉塞克和维迪努在《教育内容的全球展望》一书中说:“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持。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师生关系的重组,必须明确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改变原有的教师与学生的“权威———依存…  相似文献   
7.
小学品德课是小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学习做人的重要课程,重视课堂管理十分必要。其课堂管理尽管有不少规则,但实施并非就能一步到位,经常会出现失范现象,从而造成教师不能积极有效地实施课堂管理和处理学生行为。这样的课堂问题一经发生或处理不当,就会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秩序,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一、小学品德课课堂问题产生原因从学习环境角度看,教师的教育缺失是课堂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一)课堂上教师缺少应有的人格魅力。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就像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个怪动作或…  相似文献   
8.
随着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学科课程文化的建构必将成为核心的内容。文章作为学科课程文化建构的系列探讨成果之一,具体阐述了学科课程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科学课程文化就是师生在以教学活动为根本的学科课程建设中,经过持续积累并形成的相关的物质、知识、行为、规则和精神等要素的总和,具有沉积性、包融性、延展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版》)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修订版》增加了不少新的观念和内容,无疑为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赋予了新的使命和内涵,“中华文化观”的提出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