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
在课程本质研究上,《课程》一文对本体论的追问“课程是什么”的方法提出了质疑,认为转向实践论的追问“课程不是什么”能更好地指导和规范课程实践。本文认为当本体论的追问“课程是什么”放弃之后转向实践论的追问“课程应该是什么”是一种更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思路创新的基础上,本文初步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解释经济模型并对应用这一模型应该具备的三种意识“经济意识”、“条件意识”和“代价意识”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教育新闻宣传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当前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背景下,通过实施“区域性推动、典型化带动、多主体联动、常态化行动”的四动工作模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持续性的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大格局,不断放大舆论宣传的“红利”,形成新闻宣传与教育改革的良性互动机制,对于提聚教育新闻宣传正能量,助推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视角观察和把握教师发展,主要基于对教师人格和品格的尊重,根本指向在于达成教师个体性、发展生态性和内在主体性的统一。具体路向为:从行政推动转向服务引领,构建“分段、分层、分类”的教师“梯级培养”体系;从孤立单元转向系统构建,让教师发展融入学校育人生态系统;从外力驱使转向内力驱动,激活和唤醒每一位教师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原本是一种描述性理论,它主要描述了高等教育在数量上的扩张所引起的高等教育内部的诸多变化,从而具有了一种提醒人们注意这种变化的预警功能。但基于对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认识深化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判断,没有实现大众化的各国政府不约而同将其定为了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由此马丁·特罗的描述性理论在这些国家演变为一种目标理论。从描述性理论到目标理论的演变具有必然性,它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后果。梳理其演变,总结其双重影响,这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