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李白故里有关李白的民间传说为研究对象,首先论述了李白的民间传说的初步整理情况及其内容分类,其次着重分析了李白故里传说与文献资料记载的关系及其学术价值,认为李白传说的现代价值在于:一方面能够体现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另一方面则具有一定的旅游文化价值。因而,我们对于李白传说这种作为较为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予以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2.
熏香山谷     
正~~  相似文献   
3.
中原文化的概念。中原文化与中华文化、河洛文化之关系。中原文化之特点:承传的正统性、崇实性、先导性、兼容性、辐射性。从杜甫的家世及青少年时期的经历看,他是在中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的。李白与杜甫的相同是因为都受到中华文化之哺育,都是受盛唐时代风气的熏陶,都博采了各地域文化之精华。李白、杜甫在思想、性格和创作风格上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家庭环境不同,青少年时期所受地域文化之影响不同,李白主要是受巴蜀文化之影响;杜甫主要是受中原文化之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域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来自西方的文化;狭义指西北部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本文主要从狭义的西域文化及其特征出发,着重论述其对李白思想、性格和创作的深刻影响以及诗歌创作风格同西域文化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李家烈先生和《李白诗酒人生》一书提出“李白是外国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从李白与儒家文化的关系,李白自述家世,李白的外貌、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分析,李白是汉人,不是外国人,是明明白白的。  相似文献   
6.
伟大诗人李白与杜甫在思想和诗歌创作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他们都有建功立业的远大的政治抱负,都希望国家强盛,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他们的诗歌都充满了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关心国家的命运.同情人民的疾苦、揭露祸国殃民的黑暗腐朽势力,歌颂正义战争,反对不义之战……,这是李白与杜甫的共性.另一方面,李白与杜甫又有许多不同之处,也就是说他们各有其独特的个性.李白的思想比较杂,融合了儒、道、释等各种思想,而杜甫恪守儒家思想;李白狂放不羁,叛逆性格很明显,而杜甫忠君思想较为突出;在创作方法上李白主要是浪漫主义,而杜甫主要是现实主义…….关于李白杜甫之异同比较,已有不少学者,作过深入的论述,本文着重探讨李杜异  相似文献   
7.
文昌文化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昌文化是以文昌崇拜为中心的文化体系。弘扬文昌文化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公民道德建设服务。开发文昌文化产业可以发展经济,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蒋志 《陕西档案》2000,(4):44-46
历史本身在真实地构造,但并不是说历史从来就是在被简单地叙述.回望过去的路,并不很容易,它有时会在迷雾之中.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感人的家史,一部坎坷的家史,读者一定会同意让笔者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家史,因为它紧紧联系着共和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大禹是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 ,炎黄子孙对大禹一直怀着崇敬之情 ,对大禹的崇拜和祭祀活动数千年未断 ,经长时期积淀、固化形成大禹文化。大禹文化的三个层次 :具体的大禹文化景观 ;祭祀大禹的礼仪制度及风俗习惯 ;大禹的文化精神。大禹文化精神的内容 ,大禹文化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组成部分。北川的大禹文化历史悠久 ,祭祀大禹的活动一直未断 ,大禹精神鼓舞着北川人民艰苦奋斗 ,改变山区面貌  相似文献   
10.
绵阳是三国时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地方,蜀汉政权兴于涪县,最后灭亡也在涪县。绵阳有丰富的三国化景观,三国遗迹遍布绵阳,三国的历史传说在绵阳久传不衰,以三国为主题的建筑、雕塑、壁画遍布全市。有关三国的戏剧在绵阳久演不衰。刚健有为,积极进取,以民为本,严己宽人,崇尚忠义智通等三国化精神对绵阳化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