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言,尤以其蕴涵的“先忧后乐”思想被世人所歌颂和效仿。本文通过溯溪范仲淹“先忧后乐”思想,对这一名言中“先”和“后”的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诗是“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统一体。翻译诗歌时,要尽可能地传达出原诗的“三美”。本文通过对《回乡偶书》的三个英译本的分析,证实了诗歌翻译时要保持原作的艺术魅力,得尽可能地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具有浓厚的道家文化色彩,其中的道教思想内涵极其深厚。《西游记》里面的人物众多,而且人物通常有别名,尤其是唐僧师徒五人的别名众多。他们的别名暗含着玄妙的道家思想。本文将以詹纳尔和余国潘的英译本为例,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分析两者对《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别名的英译,探究其英译别名是否符合原著的隐含意义以及是否准确传达了中国的道家思想内涵,为后来的译者提供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象似性理论揭示了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象似关系,为翻译研究特别是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的象似性特点最为突出,文章从诗歌中存在的象似性原则入手,探讨了象似性理论对诗歌译者在理解文本、选择翻译方法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诗歌翻译中再现原诗象似性原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工业文明下的英国人人皆朝着财富与名利的世界猛进。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最基本的温情。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对自己同胞的爱,劳伦斯指出了工业文明的对人的全面异化。为了让英国的人们有所改变,学会生活,劳伦斯提出了一条反异化的途径,即通过"灵"与"肉"的和谐使人回归自我,并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纽带。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这部作品中对自然环境的恶化,男女婚姻的不幸以及人类精神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生态批评理论框架下,借助它的三个维度: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对《恋爱中的女人》进行解读;旨在挖掘小说中的自然、社会、精神生态蕴含即人类只有回归自然,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其内心精神世界的和谐关系;才能摆脱生态失衡。以期更好地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这部作品和劳伦斯深谋远虑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王芬  蒋显文 《海外英语》2014,(5):12-13,19
许多学者在隐喻理论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在阐释篇章隐喻的意义尤其是对如何解构隐喻的深层隐喻研究少。该文尝试以语言学之"图式理论"来解读深层隐喻,为解构英诗藏匿本体所含的语义和主题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运用一种被人认为是他们特有的"玄学派"比喻手法,即"玄学巧思比喻"。艾略特将他们的这种超常夸张的原理发展成为"远距取譬"的原则。西方现代派追求一种"形而上学"的比喻,又将其发展成为"抽象取譬"的原则。要想解构此类比喻,一定要从它的表层比喻中找到它所指向的"抽象观念",再将其多层表层比喻串联起来,就能形成一个联想整体。  相似文献   
9.
正经过多年的外语教学改革实践,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外语教学改革得由理论指导实践,许多高职高专学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围绕着教材、教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在各种教学改革中,英语词汇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词汇的掌握和词汇量的扩大是外语学习五种技能的基础。教师要达到使学习者掌握英语词汇和扩大自身的词汇量,除丰富的教学经验外,得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就是将词汇教学与有关语言学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运用语言学家研究出来的理论、方法和策略来指导词汇教  相似文献   
10.
许多学者在隐喻理论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在阐释篇章隐喻的意义尤其是对如何解构隐喻的深层隐喻研究少。文章尝试以语言学之"图式理论"来解读深层隐喻,为解构英诗藏匿本体所含的语义和主题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