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理念和方式在逐渐地转变。以往师生间简单给予和被动接受的关系正在逐渐地被淘汰,平等、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则被积极地提倡。与此同时,对话、交流、讨论随之成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新亮点",而沉  相似文献   
2.
1提出问题丙酮易挥发,而且有毒性。那么丙酮对鲢鱼究竟有多大影响呢?丙酮导致鲢鱼死亡的半致死浓度又是多少呢?2作出假设丙酮导致鲢鱼死亡的半致死浓度非常低。3设计实验3.1材料用具鲢鱼若干条(大小基本一致,身体状况良好);丙酮;长、宽、高分别为40cm、40cm、50cm的玻璃容器,量筒,移液管,洗耳球,鱼网,量杯,玻璃棒,计数器等。  相似文献   
3.
蒋继荣 《中学生物学》2012,28(12):39-40
所谓"陷阱",就是命题人利用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含糊点、易错点、盲点或学生思维中的薄弱环节,有意"挖坑布雷",检验学生的识别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把握解题关键、分析失败原因、总结成功经验,跨越题目中各种各样的"陷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