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甲、乙、丙三人的步行速度分别是60米/分,50米/分,40米/分.甲从东村,乙和丙从西村同时相向出发,途中甲与乙相遇后,又经过15分钟遇到丙.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米?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学生从作业中看到成绩和问题,领会到老师对自己的教导、鼓励、鞭策和希望,明确努力的方向,提高学生改错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在数学作业批改时加点“旁批”很有必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的情况,写“旁批”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3.
“比和比例”这一单元不仅表单元知识间存在着许多联系,而且还与前面学过的许多知识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沟通以下几个方面的联系: 1.求比值与化简比方法上的联系尽管求比值与化简比的意义不同,结果有异,也各有其计算方法,但两者也有相关之处,那就是:求比值与化简比在计算方法上可以相互为用。如:求比值(1.25:0.24,可以这样计算:(0.25:0.24=25:24  相似文献   
4.
一题多解,可以培养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拓宽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下面就以95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中的一道最具选拔性的行程问题,谈几种解法。[原题]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阶段考试评价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认识、反馈、导向功能、强化它的激励功能,淡化它的区分、选拔、淘汰功能,摒弃它的惩罚功能,变考试过程为训练过程,变被动应考为主动参与。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单元目标检测和评价时做了一些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 P43例1、例2和例3。教学目标:1.理解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整十数简便算法的算理。2.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整十数的加、减式题。  相似文献   
7.
贵刊1993年第九期刊登的《转化思想解题例谈》一文,立意很好。作者运用转化思想,通过对一道行程题的条件、问题、情节实施转化,诱发一题多解。内容充实,思路开阔,是一篇有实用价值的文章。对于文中所举例题,我认为还有两种简捷解法应予补上。现分析如下:解法一:根据题意,客货两车的速度之比是1/4:1/3=3:4(?)在相同的时间内,客货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3:4。这样,就可把 A、B 两车的公路长等分成8份,货车到达中点 C 时,货车行4份,客车才行3份,  相似文献   
8.
有些分数应用题,其具体数量根据生活实际必须是整数,如果我们抓住这一特点,从数的整除性入手分析,有时会比一般解法要相对简捷些,同时也是解有些分数应用题的必要途径。下面举几例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9.
例1 高中学生的人数是初中学生人数的5/6,高中毕业生的人数是初中毕业生人数的12/17,高、初中毕业生毕业后,高、初中留下的人数都是520人。那么高、初中毕业生共有____人。(1996年“小数奥赛”初赛题)  相似文献   
10.
也许大家都认为,像0.9、2.9、4.09、0.849……之类的数都是循环小数,因为它们都具有循环小数的外形,且循环节是9。同行们可曾深思过,用9单独做循环节将会给教学带来困惑。首先,它将打乱小数的分类。在人教社编印的教参第十二册 P14关于小数的分类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