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猜想是人们在揭示问题实质,探索客观规律,寻找命题结论时,凭借自己的想像进行估计、推测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建立在已有事实或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情的推理,一种直觉思维,它能够使人的感性认识快捷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数学教学中巧用猜想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相似文献   
2.
学生间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如何在不断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同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关爱,帮他们找回自信,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促进他们的能力与学业成绩及其他方面的提高?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起始课程,是学生学习除法初步认识的基础。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体验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是“平均分”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平均分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教材中的例2是这样编排的:呈现一幅“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的主题图,通过三个小朋友合作研讨、动手实践,提出不同的平均分方法。有的说:“可以一个一个地分。”有的说:“可以每份放2个,这样分得快些。”  相似文献   
4.
猜想是人们在揭示问题实质,探索客观规律,寻找命题结论时,凭借自己的想像进行估计、推测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建立在已有事实或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情的推理,一种直觉思维,它能够使人的感性认识快捷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数学教学中巧用猜想  相似文献   
5.
前些时间,有幸拜读了《素质教育博览》2000年第9期刘兼老师的《谈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专稿,其中介绍了北京教育学院一名老师在查阅大量资料之后,深入研究美国基础教育的事迹,文中列举了美国初一的一节数学课上,教师出的一组题:  相似文献   
6.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起始课程,是学生学习除法初步认识的基础。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体验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是“平均分”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平均分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教材中的例2是这样编排的:呈现一幅“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的主题图,通过三个小朋友合作研讨、动手实践,提出不同的平均分方法。有的说:“可以一个一个地分。”有的说:“可以每份放2个,这样分得快些。”  相似文献   
7.
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定理、概念、证明、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数学思维的开端,是培养创新品质的源泉。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拓展问题空间,让学生主动质疑、析疑、释疑,养成积极探究的意识和大胆表现的个性,培养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感到自己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期待感和探究欲,从而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主体潜能,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要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知…  相似文献   
8.
9.
前些时间,有幸拜读了《素质教育博览》2000年第9期刘兼老师的《谈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专稿,其中介绍了北京教育学院一名老师在查阅大量资料之后,深入研究美国基础教育的事迹,文中列举了美国初一的一节数学课上,教师出的一组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