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物理学的历史可归根于一部基本观念的演化史,除了时空观、物质观、运动观等观念的变革演化标志着物理学的变革进化外,纵观“力”的认识史也事助于我们了解物理学的发展概况。“力”是一个基本的物理概念,也是一个平常的概念,但它并非是简单的概念,本文浅谈一下力的认识线索。一、亚里士多德的“力观”古希腊力学知识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对动力学有过最早系统性的研究,他在回答运动的原因方面认为,任何运动着的事物都必然有推动者——力。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常有人认为:①“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②“在任何情况下,静摩擦力皆可由公式f_m=μ_0N求得”;“静摩擦力总是在物体静止的条件下产生的”;③“作用在物体上的摩擦力只能对物体作负功”等等,这说明对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人们还存在不少的模糊认识,下面我们对摩擦力特别是静摩擦力讨论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精确思维是物理学一惯的原则,因此,物理教学也一惯按照严密的逻辑进行.然而,主张精确思维的物理学及其教学从来就离不开模糊思维.特别在创新思维上,模糊思维的价值更不可低估,而这一点在物理教材和物理教学方面却是长期被轻视的.事实上、精确是相对的.模糊是绝对的.本文将模糊性和模糊思维放在物理教学的全过程来考察,探讨模糊思维对物理教学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牛顿“我不设定假说”的口号,搜集较为祥实的史料,从几个不同的侧面列举出牛顿自相矛盾的实例,加以分析.立意阐明牛顿的科研方法实际是在随心所欲地作用假说.从而否定“牛顿是一个实证主义者”的说法.同时,也肯定假说对科研活动的重要意义,假说是牛顿伟大功绩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自然科学似乎一惯依照形式逻辑走精确思维的发展道路。本文立意分析自然科学精确背后的“不精确”性。笔者围绕“模糊思维”的概念,对自然科学的起源学科——天文学的规范演化进行定性探讨。按远古、古希腊、近代和现代四个大致的分期来说明模糊思维是怎样“默默无闻”地贯穿于天文学发展的全过程,得出没有模糊思维也就没有天文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读朗道著的《力学》使人耳目一新。对古老的力学,朗道匠心独运地构建出别具新意的体系。如果把我们熟知的牛顿力学作为经典力学的第一逻辑体系,那么,我认为朗道力学是经典力学的第二逻辑体系。朗道力学具备公理化的理论物理标准,它自洽、简洁和完备。首先其指导思想是着眼于“统一场论”;其次是以“逻辑简单性原则”贯穿全书;再者是通篇注重“结构”的完美。本文从朗道力学的开篇第一章来简析朗道的这些构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