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基本情况1.1授课对象学生来自附中初中普通班,属二、三流生源,基础不够扎实,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可塑性较强,如果引导得法,有部分学生能升入重点高中.1.2教材分析所用教材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上)》(苏科版)第5章一次函数第1节函数中第1课时的内容.函数概念的建立,标志着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已从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函数是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难以建立的一个抽象数学概念.让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函数概念是学好与函数相关内容的关键所在,是后继学  相似文献   
2.
1 问题的提出 课外活动时间,一位初二学生问我:"3-2等于多少?"我反问:"你认为等于多少呢?"学生想了想回答:"等于-9.""你是怎样算的?""3-2=-32=-9."我又找来水平相近的两位同学,他们作出了同样的回答.  相似文献   
3.
遇到不懂的问题问老师,是学生优良天性的本能反应,也是老师需要面对的问题.老师回答学生问题,效应是多方面的:从学生角度看,带着问题向老师求助,是内在驱动力和对老师充满信任形成合力后的行为表现,更是扫除思维障碍急切的心理需求;从老师的角度看,为学生释疑解惑,是诊断思维受阻  相似文献   
4.
点的轨迹是初中几何中的重要概念是进 ,一步学好数学的基础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笔 ,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学生对轨迹定义感到 :抽象难以正确理解含义对轨迹命题的叙述感 , ;到别扭难以准确叙述对轨迹图形的探求难以 , ;下手常会不知所措.针对上述现象笔者采取增 , ,设认知情节化解难点的做法觉得颇有收获. , 1.提供直观材料,形成表象认识 问题1 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轮 ,留下的痕迹是一个什么图形 一条直线 ?( ) 问题2 夏天的夜晚流星在空中划空而 …  相似文献   
5.
搞好中小学数学衔接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时期承上启下的阶段 ,它是小学阶段学习的延续 ,又是后继学习的基础 .从现实情况看 ,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学好初中数学内容 ,形成初一基础不好 ,初二严重分化 ,初三放弃不学的局面 .仔细分析 ,初二分化 ,起源初一 .初一是中小学数学内容衔接的重要关口 .因此 ,搞好中小学数学内容的衔接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 ,是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认知心理学指出 :学生学习时头脑中认知加工过程和认知结构是决定学习结果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和直接因素 .因此 ,搞好中小学数学内容的衔接 ,要在认知过程上着力花功…  相似文献   
6.
(一)线段和角 [复习要求] 1.了解点、线、面、体的概念,了解几何研究的对象;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它们的区别。 2.掌握有关直线、线段的公理;掌握线段的中点、两点间的距离概念;会比较线段的大小,会画线段的和、差、分。 3.理解角、周角、平角、直角、锐角、钝角等概念;掌握角的平分线  相似文献   
7.
点的轨迹是初中几何中的重要概念 ,是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基础 ,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 :学生对轨迹定义感到抽象 ,难以正确理解含义 ;对轨迹命题的叙述感到别扭 ,难以准确叙述 ;对轨迹图形的探求难于下手 ,常会不知所措 .针对上述现象 ,笔者采取增设认知情节 ,化解难点的做法觉得颇有收获 .1 提供直观材料 ,形成表象认识问题 1 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 ,车轮留下的痕迹是一个什么图形 ?(一条直线 )问题 2 夏天的夜晚 ,流星在空中划空而过 ,刹那间流星留下的痕迹是什么图形 ?(一条射线 )问题 3 将重锤线一端固定 ,让…  相似文献   
8.
课本例题、习题的配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如果将课本例题、习题进行加工改造、引申拓宽 ,可以给学生提供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环境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塑造学生创造性的人格 ,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变换视角 ,拓展原题的应用空间课本题目 ,往往具有一定的实际背景 ,从而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如果变换原题的条件 ,提供想象材料 ,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原题 一男生推铅球 ,铅球行进高度 y(m)与水平距离 x(m)之间的关系是y=- 112 x2 23x 53.(1)画出它的图象 ;(2 )观察图象 ,说出铅球推出的距离 .(初中《代数》第三册第 133页…  相似文献   
9.
10.
数学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说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认知过程的设计者与引导者,学生是认知过程的探究者与发现者,是全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教师是教材和学生的中介,教师的作用在于提供符合知识产生过程与发展规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特征的观察材料,并适时干预、适时介入,让学生感悟和发现,自主获取知识,并形成数学能力. 现以相交弦定理为例谈一些做法与体会,以引起同行们的关注.1 选择起点,引入定理 相交弦定理的结论是国中的等积线段,而等积线段在相似形中常常见到,选择相似三角形中的等积线段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