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最新力作《羚羊与秧鸡》具有深厚的生态关怀意识。小说以黑色幽默的艺术手法,深刻批判了人类对自然的疯狂掠夺和盲目破坏。拟从冷峻幽默的叙述风格及滑稽歪斜的人物形象两个方面,来探析黑色幽默艺术手法对生态灾难图景和文明末日景象的深刻揭示与反思。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新作《羚羊与秧鸡》,将高超的后现代主义戏仿技巧和严肃的科技与生态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了作品内涵,体现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本文拟通过分析阿特伍德对圣经神话及历史与现实的戏仿,进一步挖掘作品深刻的文明反思精神和深厚的生态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3.
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名作<日常用品>展示了黑人妇女恶劣的生存境况和乐观的意识状态,肯定了作为黑人文化传承者和黑人艺术创造者的黑人母亲形象,称赞了被誉为"人间之骡"的黑人母亲,在逆境中保持旺盛生命力和艺术创造力的优秀传统和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4.
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改革了以往单一、单项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摸索建立了一套以任务教学法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的互动型教学模式。此模式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强化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其宗旨是要为学生提供语言交流、使用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最终达到提高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小说《占卜者》中马纳瓦卡小镇上的种族边缘人、阶级边缘人和性别边缘人的形象,探讨了劳伦斯为文化边缘人发声,消解中心—边缘的对立关系,呼吁实现不同族裔、阶级和性别之间的平等共存。  相似文献   
6.
E.M·福斯特的代表作《印度之行》是一部反殖民主义的经典文本。小说主要讨论了不同文化和种族之间如何达到相互理解,以及如何克服个人关系与种族关系之间存在的隔阂等问题。但是从小说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这个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印度人与英国人之间仍未建立起真正的友谊。本文认为阻碍英印之间关系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因素:文化上的不理解,身份上的不平等,以及心理上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长篇小说<盲刺客>中的科幻故事具有丰富的文本意义.首先,其内容本身是整个故事框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开放式的结构与整部小说的开放性也形成了呼应.并且,艾丽丝的回忆录和劳拉的小说均以<盲刺客>命名,盲刺客不但是科幻故事中的主人公,还揭示了小说标题的象征意义,丰富了小说女主人公的人物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8.
E.M·福斯特的代表作《印度之行》是一部反殖民主义的经典文本.小说主要讨论了不同文化和种族之间如何达到相互理解,以及如何克服个人关系与种族关系之间存在的隔阂等问题.但是从小说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这个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印度人与英国人之间仍未建立起真正的友谊.本文认为阻碍英印之间关系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因素:文化上的不理解,身份上的不平等,以及心理上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9.
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名作《日常用品》揭示了美国民权运动时期,具有“双重意识”的美国黑人,为寻求实现美国梦所经历的错综复杂的奋斗历程和种族身份定位。沃克既肯定了争取种族平等、融入主流社会、实现个人理想的抗争行动,也批判了一味迎合主流社会价值观,功利性地回归黑人传统的浅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立足于文化身份的流动性和变化性,探索女主人公莫拉格从成长于玛纳瓦卡、离开玛纳瓦卡到回归玛纳瓦卡的人生经历,分析莫拉格试图确立文化身份、寻找文化身份归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莫拉格既找到了自我认同之所,又完成了自身精神的升华。同时,莫拉格的身份认同寻求之旅也向读者阐述了劳伦斯的多元文化主义观点,表达了她对统一的加拿大民族精神和民族身份的渴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