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中国现代情感本体是个为人遗漏的问题。其本质是崇高之情。但是,思想的逻辑将其推了出来。李泽厚、周来祥先生的美学体系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却没有展开。但是,周来祥的某些具体论断,以及(一)劳动的二重性与艺术的本质、(二)美是和谐两大原则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
著名哲学家冯契关注着美。冯契倾心于金刚怒目,它近乎崇高;它是为人生而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在风格上表现为热烈。冯契以为,由于有了形象思维的辩证法,审美的自由是可能的;由于有了人道原则,作为特殊审美形态的金刚怒目也是可能的。在冯契的思想中,美和善(自由人格)互为前提。形象思维的辩证法既产生了审美的自由,又以个性化的感性形象为手段,培养了自由个性;进一步,作为特殊审美形态的金刚怒目则能够唤醒人的生命力感。  相似文献   
3.
通常总是认为章太炎的无生主义是虚无主义的一种表现,这种观点并不全面,甚至未必正确。章氏的无生主义其实是现代乌托邦的一种表现形态。由于一元论时间观的渗入以及旨在解决现代中国的处境问题,所以它不可避免的带上了现代性的色彩。此真如心乌托邦在章氏独创的真如哲学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它的根本特征是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同时,章氏认为经过民族主义的阶段以及采取心灵修养的方式能够达到此乌托邦。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精神传统的“竞争”体现在美学上就是崇高。被公认为形式主义美学家的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的思想中实质上也包含了部分崇高的内容。即,在艺术内容上,主张文艺为人生,也就是真善美的统一;在艺术风格上,则也赞同热烈。可见中国近现代对崇高的欣赏已成为某种趋势。现代精神传统已成为某种弥漫性的存在。形式主义与崇高混合为一的实质是现代性的吊诡。  相似文献   
5.
乾嘉时期以戴震为代表的考据学派主张通过考据、训诂以见道.这种得道方式对不善考据的章学诚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如何开辟新的得道途径成为章学诚思考的重点.章学诚并不完全反对考据的得道方式,但其立足点主要在于对考据学派展开批评,并提出了"学于众人,斯为圣人"的求道主张.不过,这种得道方式恐怕和考据学派的方式一样缺乏足够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