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欣赏是勾通人与世界审美联系的一种深刻的审美创造活动,但它与艺术创作通过客观外化的构形活动进行创造不同,而是通过欣赏者主体内在的心理活功进行和完成的。本文认为,升华意识是艺术欣赏中审美心理活动的核心,这种升华活动是在主体的两个心理层面上进行和完成的。第一是浅层心理层面的升华,依次表现为审美心境化、审美具体化、审美反思化三个梯级;第二是深层心理层面的升华,依次表现为审美个体化、审美群体化、审美整体化三个梯级。  相似文献   
2.
中国美学思想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中国美育心理思想的滥觞,也可作如是观。由于先秦时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蜂起,诸子争鸣,各种美学思想、教育思想、心理思想等争奇斗艳、此起彼伏,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异常丰富和复杂的美育心理思想遗产。因此,把握先秦美育心理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从中汲取美育心理思想的精华,对研究美育心理思想发展的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任何理论的进步从本质上看,都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文学理论的发展也是这样。当一种新的文学理论建立之时,它必定从各种过去的文学理论中汲取有益的养料,然后才可能焕发出自身独特的光彩。如果我们对过去众多的文学理论作一番巡视,继而把它们归纳为生活中心论、作者中心论、作品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四大类型,那么它们各自都从特定的角度对文学的研究作出了巨  相似文献   
4.
“熟悉的陌生人”是别林斯基形象理论的核心,对这段话全面而准确的理解,至少应包括作者塑造形象和读者感受形象两方面,两种活动围绕着形象的创造而进行,均表现为熟悉与陌生的辨证运动。一方面,这种活动是从陌生到熟悉;第二方面,这种活动是从熟悉到新的陌生。正是作者与读者这两方面的活动,促成了形象的最后实现。别林斯基对读者作用的重视和肯定,由于常常为人们所忽视,更值得我们充分研究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心理准备是进入美育活动的第一步。从审美心理的角度看,美育的心理准备至少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审美先结构的介入,审美心境的形成,审美意识的觉醒,审美心理场的建立等。对美育的心理准备作这样的理论划分,并不意味着忽视审美心理活动的复杂性,更不意味着把完整的审美心理活动予以肢解,反之则是为了更具体深入地把握美育心理的规律和特征,从而提高美育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审美教育,是人类从审美角度对自身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使人类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创造能够代代延续,永无止境。因此,作为一门与人类自身关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审美教育与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有着广泛和深刻的联系。由于审美教育主要是对人心灵的塑造,是培育健全而完美的人格,尤其是培养具有高度审美意识的完美的人,从而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所以,从心理学的角  相似文献   
7.
美育心理学的(角监)觞,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初期,但人类对美育心理的探索和关注,则贯穿于人类的整个审美历程。在美育心理学由朴素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对美育心理学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他们分别代表着美育心理发展史上两次重大的转折。一位是十八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思想,审美与教育的结合形成了审美教育学;另一位是十九凿纪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他首先注意到教育与心理学的密切联系,认为教育应以心理学为基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形成了教育  相似文献   
8.
美育有其自身特殊的心理规律,但长期以来却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认为必须建立一门集中而系统研究美育心理的理论学科——美育心理学,并提出了学科建设的理论构想。从理论、实践、历史等几大课题的研究入手,用理论分析与实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探寻美育的心理机制,把握美育的心理特征及心理规律,从而进一步提高美育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一、从“意境”的研究谈起意境,是中国独特的审美范畴。在中国美学史上,意境常常作为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审美境界而受到高度重视。人们对意境的研究虽角度不同,但却都希望从理论上对意境的本质有所揭示和把握。依笔者愚见,人们对意境的研究往往是在以下几个层次上进行的。如果借用司空图的话,可以把它称为“思与境偕”、“象外之象”和“韵外之致”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0.
审美与文化     
当代美学进入了美的消解和美的泛化的双重困境。用“审美文化化”建设美学的缺陷在于没有认识到审美与文化深刻的内在矛盾。作者认为,审美与文化深刻的矛盾正是文化发展更新的机制。审美对文化的批判是美学的当代使命,其中心是建设具有审美人化特征的新文化,即“文化审美化”。要把对人的审美培育作为美学研究的核心,任何美学研究的起点和归属只能是对人本身的塑造,美学就是美育之学。因此,只有以人的审美塑造(培育)为中心,对文化进行批判性的建设,才是当代美学研究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