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04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与大思想家严复交往甚密,深受严复“科技教育救国”思想影响的熊元锷。联络堂兄育钖、育镐以及新建夏敬观、蔡公湛、高安邹叔忱等人,共同组织了一个以修习研讨西洋实科及语言为主的新式学堂“乐群学堂”,学校开办一年后,主要创办人熊元锷便离开了学堂。此时,学堂的一切事务便交由原来的监督熊育钖主持。  相似文献   
3.
西方有一句话,叫“经验是头发落光后上帝送给你的一把梳子”,意思是,经验的获得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它需要依赖于长期的历练;而一旦获得经验;人生之路也将走完。这句话有点悲观色彩,其实,我们时时都在工作中和人世间历练,时时都在积淀着经验和智慧。也许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在依然享受着青春  相似文献   
4.
占领制高点──记铜鼓县农业技术高中校长鲍兆安薛农基7月4日,正是38度的高温天气。我们来到了群山怀抱、凉爽宜人的赣西北小县──铜鼓。我们此行的目的是采访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铜鼓县农业技术高中校长鲍兆安。铜鼓农业技术高中的前身是温泉中学。1984年,...  相似文献   
5.
熊育钖(1868-1942),字纯如,号仪炳。清同治七年戊辰年十一月十七日(公元1868年12月30日)生于南昌县月池村。熊育祖父辈经商致富,为鼓励子弟读书,捐资建“心远堂奖学金”。他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天资并不太高,但读书求学却异常勤奋,他日后自撰的“金钩虽小无他质,蚁力式微总耐长”一联,正是他一生治学精神的总结。光绪年间举秀才、补增生。熊育认为,中国衰弱由科学和工业落后所致,非科学不足以举国,非工业不足以立国,因此,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熊育一生除创办心远小学、心远中学外,还曾任省立二中和江西女子公学校长,并创办主持了江西最早一所…  相似文献   
6.
熊育钖曾自撰“远宗孔孟,近法王严”一联,悬挂其书房中。“王”是指王夫之(船山),“严”即为严复。由此可见严复对其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7.
教材建设必须向素质教育转轨──访国家教委基教司副司长、全国教材审定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金学方①本刊记者薛农基,实习记者曾宪瑛D996年4月,正值《义务教育法》实施十周年之D际,第三次全国义务教育教材审定会在江西南昌召开,来自国家教委和全国各地的180多...  相似文献   
8.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70周年诞辰,由省教委委托江西省高教学会、教育学会、省教科所联合举办的「全省教育系统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教育学术讨论会」于6月21—22日在南昌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101篇,大会交流61篇,近100位代表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