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中国古典文学创造意境的美学原因首先与中国人对自然的审美形式有很大关系。探究各个时代人对自然的审美形式,发现从人类社会早期的人面鱼纹图案开始,一直到唐宋,人与自然的审美在逐渐统一,进而发展成为了情与景的统一。这期间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发展演变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中国古典文学各种意境创造的过程。其次,还与情和景有关。这是因为,第一,"情"需要外化才能成为审美对象;第二,"情"需要具象化才具有审美价值;第三,古代中国人"美"的观念决定了需要创造意境。此外,比兴手法的运用,也为中国古典文学意境的创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3.
意象分析是研究诗歌的一种重要方法。本为客观物象的杨柳,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意象,并经过诗人们思想情感的化合与点染以及人格情趣的渗透,成了许多意趣迥然不同的意象。本文试图从这些不同的意象着手,去探讨其所包含的丰厚意蕴与情感容量。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作品中,意境是一种抒发感情的方式,它的运用充分融合了主观情感和客观情感。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意境的营造可以陶冶读者的情操,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沉浸在作者创设的意境里,深刻体会到作品中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论述了况周颐的"穆"境理论,况氏评词重视唐五代两宋词而不偏废其一,较前代词家张惠言、周济、谭献的词学观较为通达和全面。他提出的"穆"境理论修正了前代常州词派词家为寄托而寄托的词学思想,更接近词体的柔美婉约的审美特质,代表着常州词派词境理论的最终完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