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薛琴芳 《考试周刊》2011,(75):90-91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景象:"死的"教案成了"无形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团团转;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导演",学优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教师只满足于课堂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假象互动,鼓动学生答一些"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假问题,缺少的是深层的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学生始终紧随着教师被动地答问,缺少主动设疑的氛围:多数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问题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