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3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补性资产与既有企业突破性创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企业在突破性技术创新出现后绩效下滑的成因,认为当既有企业在技术变革中经历了技术劣势后,这种劣势在何种程度上转化为商业劣势取决于既有企业拥有的互补性资产。若既有企业拥有的专业化互补性资产在突破性创新出现后仍保留其价值,那么这些资产会使既有企业免遭竞争力破坏;只有当技术能力遭到破坏且专业化资产的价值降低时,既有企业才会遭受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在创新创业时代背景下,大力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助于推进创业教育发展,进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促进社会经济转型。通过OECD的“5C”框架,以高校创业师资训练营为对象,运用雷达图和文本分析法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在教学组合、鉴定、内容、背景、变革方面存在突出特点和典型问题,因此有必要从不同维度和层面采取措施和优化政策,以不断提升高校创业师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新一轮创业热潮,带来了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增长.但是,只有很少的新技术能够通过新企业创建的方式来进行商业化.即并不是所有的新技术都构成创业机会.一项新技术能否成为创业机会取决于技术属性、产业技术环境以及二者之间的良好匹配.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技术属性和产业技术环境进行分类,探讨不同的维度对新技术企业创业机会来源的影响.并基于二者的匹配提出新技术企业创业机会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以往研究强调了外部环境和随机事件在主导设计形成过程中的角色,然而这只是对主导设计形成的部分解释。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拓展,将主导设计的形成归因于企业可控的战略因素,认为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其实是企业战略选择的结果。最后,本文以中国的TD—SCDMA技术如何发展成为主导设计为例进行了分析,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技术企业的技术专利与外部资源整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了新技术企业如何利用技术专利来影响外部资源持有者的投资决策,并探索了新技术企业质量的不确定性对该决策过程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新技术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越多,越容易整合到外部资源;但是,随着资源持有者对新技术企业内在质量的感知不确定性的降低,发明专利对新企业资源整合效果的影响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2006年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申请企业为样本,从初始创业团队的视角出发,考察了先前经验与新技术企业初期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创业团队承诺对该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创业团队的先前工作经验与创业经历越多,新企业的初期绩效越好,而创业团队的承诺水平调节着上述关系.相对于承诺较低的创业团队,具有较高承诺的团队更可能发掘先前经验中所蕴含的隐性知识和资源,将经验所带来的优势放大,更好地提升其初期绩效.  相似文献   
7.
新技术企业创业团队的人口特征与冲突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150家新技术企业的问卷调查,考察创业团队人口特征与冲突模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显示,现有的冲突管理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新企业.首先,职能经验异质性与合作式冲突匹配,而且在技术不确定性的影响下,合作式冲突程度会加深;其次,性别异质性对不同冲突模式均无显著影响,但技术不确定性水平越高,性别异质性与对抗式冲突的关系越显...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破坏过程在引发技术发展的不连续性后,既有企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为什么既有企业在资源和能力上优于新进入企业,却不能率先开发突破性创新?如何从组织自身出发改善这种情况?从公司创业机制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答。  相似文献   
9.
突破性技术变革的频率正在不断加快,而主导企业在技术范式的转换过程中却经常绩效下滑甚至被新进入企业替代。借助最近影像产业发生的数码技术突破性变革,本研究通过定性分析揭示了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从技术投资和技术能力两个角度考察了主导企业适应技术变革的方式,强调指出综合考虑多个视角对研究技术变革带来的竞争含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在技术演化进程中的技术动荡期,多种不连续性技术同时涌现,但最终只有一种新技术能够成为主导范式,其他技术则自然消亡.以前的研究强调了外部环境和随机事件在技术消亡过程中的角色,如网格外部性、顾客选择、专利施加的障碍和政府管制,等等.然而,这只是对技术消亡的部分解释.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拓展,将技术消亡归因于企业可控的战略因素,认为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是企业战略选择的结果,企业可以对技术选择过程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