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合成了乙酰丙酮铜,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Cu(C5H7O2)2;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0.336(7),α=90°;b=4.717(3),β=91.909(10)°;c=11.375(7),γ=90;V=554.3(6)3,Z=2,Mr=261.75,Dc=1.568mg/m3;R1=0.0580,wR2=0.1498[I>2σ(I)].在该化合物中,Cu(Ⅱ)的配位数是4,与来自2个乙酰丙酮负离子(acac-)的4个氧原子进行了配位,处于四配位的平面四边形环境.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在417 nm处产生了很强的荧光.  相似文献   
2.
乙酰丙酮铁(Ⅲ)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乙酰丙酮铁,并对其晶体进行了红外光谱和X-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组成为Fe(C5H7O2)3,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15.4525(13),b=13.5806(12),c=16.5739(14),α=β=γ=90°,V=3478.1(5)3,Z=8,M r=353.17,Dc=1.349 Mg/m3,R1=0.0315,wR2=0.0862.该化合物中,Fe(Ⅲ)的配位数是6,与来自3个乙酰丙酮负离子(acac-)的6个氧原子进行配位,采取了稍微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3.
乙酰丙酮钴(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合成了乙酰丙酮钴,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X-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组成为Co(C5H7O2)3;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8958(15),α=90;°b=7.4759(8),β=98.4340(10)°;c=16.2242(17),γ=90°;晶胞体积V=1667.2(3)3,Z=4,Mr=356.25,Dc=1.419 Mg/m3;R1=0.0316,wR2=0.0857[I>2sigma(I)]。钴(Ⅱ)在反应过程中被氧化成Co(Ⅲ),与3个乙酰丙酮负离子(acac-)形成了双齿6配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