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王沂孙是宋末元初的著名词人,词作数量虽然不多,却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本文试图结合时代环境,从社会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对王沂孙前期词做初步的解析,通过词作来考察他前期的心理状态,建立一个思考的平台,作为解析他后期词的基本参照点,从而期望能够对理解宋末遗民词人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试论花间词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间集>作为晚唐五代有代表性的词学文本,凭借其独特的文体优势,以"闺怨"作为"中心主题",通过一种精心刻画的"被悬置"的美丽,来渲染浓郁的凄婉哀怨的情感氛围,传达了这一特定历史情境中特定群体心灵深处的孤独与无助,悲哀与无奈,形成这一特定时空的时代悲剧意识.文章试图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对这一有代表性的文本作整体观照,透视这一文本背后隐藏着的强烈的悲剧意识,并分析这一悲剧意识形成的文化基因及时代底蕴,展示中国古代文人执著而又尴尬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3.
王沂孙后期词的杰出成就是他在清代词坛“声名鹊起”的根本原因。词人在后期咏物词中,借物写心,超越了喻象与喻义之间的复杂含混性,成功地塑造了物我混一的艺术形象;在艺术情感表达上,运用移情诸手法,借助特定的意象群,来营造凄凉哀怨的情感氛围,传达其郁愤怨恨之情。二者共同作用,使其词作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引起后人的共鸣与认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