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超越自我篇     
我想你的这种忧虑与困惑反映了接受过现代教育理论的青年教师的共同心声,对现实不满意,想变革却又感到势单力薄,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2.
我学习了《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有如下几点粗浅体会。一、教学目的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性质教学目的的制定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1991年暑假我参加了在日本静冈富士研修所举行的第二届美、日、中三国物理教育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交流讨论中学物理与大学非物理专业物理课程的衔接问题,同时还有诸如课程教材、实验、校外活动、考试、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大家感兴趣的专题。会后,还参加了在大阪举行的物理教育研究会的年会,主题是物理教学与环境科学。我们还参观访问了大阪青少年科技馆,东京工业大学专为中学生举办的夏期科学实验讲座等活动。在这些学术交流活动期间,东道主都同时准备了各种演示实验展览。日本代表团中有一批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队伍十分活跃,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注意与兴趣。他们擅长制作各种实验器材,特别是利用废旧物品,强调自己动手制作简陋的仪器设备,大的如使吸尘器马达倒转作为稳定气源,放在三个废旧汽车内胎上制成一个可以载人的气垫滑具;小的如利用胶卷  相似文献   
4.
指导学生做好物理练习,对于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以及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一般学生往往只是把练习作为一种作业任务,教师布置的几道题完成了就算,不善于通过解题练习,很好地进行思考,以建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指导,具体说来要引导学生抓住审题、解题和议题这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熟悉自己的工作对象,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掌握他们的学习心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中学物理是一门内容丰富、思维性强的课程,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这一点。初中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感到比较新奇。往往男学生表现为好动好问,但作业不够认真,比较粗心,学习成绩较差。女学生则比较听话,教师的要求一律照办,作业仔细,成绩较好。进入高中后,一般说来,男女学生的优缺点继续保持,但是从平均成绩的提高来看,往往是男学生上升得快,女学生上升较慢,结果造成男女同学间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物理学会(CPS)、日本物理学会(JPS)和美国物理教师协会(AAPT)共同发起的中、日、美三国物理教育研讨会,经过1989年7月的夏威夷会议、1991年7月的富士会议和1993年7月的肇庆会议已经告一段落,参加这三次会议的各国代表,他们来自大学和中学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一系列会议围绕物理课程的改革与重建:物理概念的发展和解题:物理教育研究成果的推广;物理实验室与实验课的作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计算机的应用;大学、中学物理教师之间的合作;物理、生活、技术和社会等专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研讨,最近在我国广东肇庆举行的第三次会议决定,  相似文献   
7.
一、分析教材现行教材避开了“电源内非静电力移动电荷做功”的抽象叙述,直接给出电源电动势的定义及其量度:“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然后,通过比较干电池和蓄电池电动势的大小,阐明电动势的意义。再通过演示实验,并以外电路存在电阻推想内电路也存在电阻,引出内电压和外电压,最后通过测量内外电压的实验得出内、外电压的和是一恒量,从而得出内、外电压的和等于电源电动势的结论。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继续学习,就物理学科来说一般总会感到有较大的困难,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一、教材内容的深广度增加,习题难度增加;二、对学习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大为提高;三、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能适应高中学习的需要。前两个原因是由大纲和教材所决定的,教师应着重解决第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一堂习题课的课时计划,使读者了解安排习题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又如何在一堂课中体现出来?以供读者在教学中参考。由于情况不同,对文中介绍的内容和深度,读者要根据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