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结束技能及其功能 结束技能是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终了阶段的教学行为,通过归纳总结、领悟主题、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结束技能广泛地应用于一节新课讲完,一章书学习完,以及讲授新知识、新概念的结尾。 完善、精要的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结束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第一,强调重要事实、概念和规律,概括、比较相关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所学到的新知识  相似文献   
2.
演示技能及其功能 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其获得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培养观察、思维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 科学实验是学习理科知识的基础,语文和外语教学中的范读与示范发音,使学生有了模仿的样板。演示在教学过程中能起“百闻不如一见”的作用,演示在教学中具有以下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3.
讲解技能及其功能 讲解技能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促进智力发展、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类教学行为。 讲解的实质是建立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新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原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观念,并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说明新旧知识的关系,填补学生原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沟缝,以及剖析新知识本身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讲解的主要任务。讲解有两个特点:其一,在主客体信息传输(知识传授)中,语言是主要的媒体。因此,培养组织内部言浯的能力(“想”好“为什么说?”“对谁说?”及说明的意向与要点);快速语言编码的能力(注意储备口语词汇,懂得语法规范);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能力(善于运用语言、语调、语速、语量的  相似文献   
4.
板书技能及其功能 板书技能是教师设计和运用写在黑板或投影片上的文字、符号、线条和图象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认知过程,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增强记忆,辅助课堂口语的表达,保留传输信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类教学行为。 精心设计的板书,并能及时而恰当地加以运用,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增强教学效果的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由板书的设计和运用构成的板书技能,具有以下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问技能及其功能 提问技能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诱导学生回答和处理学生答案的方式,来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的一类教学行为。 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引入阶段。教师用指令性语言由讲解转入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入技能及其功能 导入技能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技能。这一意图性行动广泛地运用于上课之始,或运用于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和新段落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  相似文献   
7.
《微格教学讲座》是我们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新栏目。近年来,“微格教学”已被国际公认为是一种科学、有效地培训教师的方法。我国已在部分地区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实验。我们向广大教师介绍“微格教学”方法,意在让广大教师和师范生了解并学会用这种方法进行培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从中探索适合我国开展“微格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欢迎读者就讲座刊载的内容提出问题、建议和要求。来信请注明“微格教学”。  相似文献   
8.
教学语言技能及其功能 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它是一切教学活动(如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和方法、表达思想感情、激发学习情绪等)的最基本的行为方式。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对客观世界的特殊认识过程,也是学生的发展过程。这种特殊性,首先是所学的大多是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经过概括总结的知识;其次,在  相似文献   
9.
强化技能及其功能 强化技能是教师依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心理学原理,主要运用对学生的反应采用肯定或奖励的方式,使教学材料的刺激与学生反应之间,更快地建立稳固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引导学生把思维活动朝正确的方向发展的一类教学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于1953年提出来的。他把一只饿鼠放入实验箱内,当鼠偶然踩在杠杆上时,即喂食,为强化这一动作,经多次重复,鼠即会自动踩杆而得食。这类必须通过自己某种活动(操作)才能达到一定目的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操作性条件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