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化学实验的情境教学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理学、脑科学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新了学习的概念,与此相应教学理论也以前所未有速度丰富起来。本文将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于西方国家的情境学习理论引入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提出了化学实验情境教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梳理已有的社会性学习研究,探索学习科学视角下社会经验与社会交互对人类学习的深刻影响。文章首先追述了社会性学习研究的缘起与发展历史,指出对人类学习社会性机理的科学探索不仅促发了学习科学的诞生,也成为当下学习科学跨领域研究的共同核心;接着分别在个体、人际、群体和技术四个层面回顾当下社会性学习的研究成果,发现以前的研究从不同层面证明社会性因素能够成为学习的强效活性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未来学习科学研究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社会性大脑的研究发现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实践?社会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克服哪些难题?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我们如何整合来自非正式与正式学习环境中的社会因素以促进学习发生?  相似文献   
3.
复杂过程系统具有初始条件敏感、过程开放、目标多元三个基本特性。教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系统,因为它实际上正是一个初始条件敏感,与环境有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流的,目标多元的开放系统。初始条件的多样与变异是构成教育过程复杂性的基本条件,过程中不确定变量的扰动导致教育过程的不断震荡,目标的多元与游离牵引着教育过程走向难以预测。这三者构成了教育过程的复杂性。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导致技术难以对教育过程给予预设的控制,也很难通过精确分析来设计和开发解决教育问题的通用方案,因而制约着技术化方式解决教育问题的可能与成效。不能过分夸大技术对教育变革的作用,运用技术变革教育需要依赖对教育过程复杂性的正确认识。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应是提出、认识和思考教育问题,制定解决教育问题策略方案的基本依据之一。利用技术为学习者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以及柔性教育方案乃是技术变革教育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家庭作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广受认同的是适当的科学家庭作业量、作业类型、布置家庭作业后教师的正确反馈、合理利用来自家庭作业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当前,科学教师对待家庭作业现状如何呢?可以做哪些改进呢?将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化学教育的五大主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立足于国际科学教育发展背景并结合我国国情 ,阐述了面向 2 1世纪我国化学教育的五个主题。它们是 :(1)化学—生机勃勃的科学 ;(2 )理解化学是培养科学家和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需要 ;(3)重新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4 )IT与化学课程教学的整合 ;(5 )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与化学教育研究转型。  相似文献   
6.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在于传递给学习者确定性的知识,而在于让他们学会把知识作为认知世界的方式,以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21世纪国际科学教育发展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指向,以培育科学素养为目标,注重渗透科学本质教育,关注通过深度与连贯的课程搭建科学学习的"共同基础",利用技术激发和融合科学教育创新,强调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发挥非正式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国际评估提升质量。对于科学教育及其重要性的新认识推动着国际科学教育的持续变革,这些趋势对于我国科学教育的战略转型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AP是什么AP是Advanced Placement的缩写,即大学先修课程。美国高中AP课程项目(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始于1955年,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联合优秀的高中教师共同为高中学生开发的大学程度的课程。有志升入大学的高中学生在中学期间就可以选修大学一、二年级的数、理、化等自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教学设计领域开始摆脱传统教学系统设计模型“专注于某种心理学取向的教学程序”的困囿,走向整合心理学、技术、文化、测量、评价、管理等多学科的开放的专业领域。《教学设计的国际观(第1册):理论·研究·模型》汇编了欧美教育、心理、文化,特别是教学设计领域学者的理论与实践著作,从多维视角梳理了教学设计发展的历史沿革,阐述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研究基础和实践基础。新范式教学设计强调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来认识关于教学设计的各种理论、基于教学价值和方法论取向批判性地接纳不同研究成果,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的整合,注重新的评估理念和方法,注重复杂系统视域中的学习环境的建构,注重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植根中国境脉,探索科学教育规律,转变教学方式正如基础科学研究对于科学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一样,科学教育改革的有效推进,也离不开广泛深入的基于本土的循证研究。相比国际经验,我国科学教育领域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循证研究成果还有不小的缺口。实践亦表明,忽视文化历史境脉,一概照搬某些发达国家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访谈者:莫伦达教授,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今天想和您交流的主要话题是关于AECT2005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以及不同学者对该定义的评论.2005年AECT颁布了教育技术的"一句话"定义,作为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之一,您和您的同事参与了2005新定义的制定,并于2008年出版了<教育技术:注释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