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数学教材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教社成立60年来,编写初中数学教材经历了初创、探索、停滞、恢复、发展等时期.从人教社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的历史沿革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教材编写要结合国情、与时俱进;改革要谨小慎微,试验过程需通盘考虑;需加强层次性与多样性;把握好数学本身的内在逻辑;处理好各学段之间的衔接.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兴起的一次哲学和文化思潮,其影响力已从最初的人文科学领域渗透到了社会科学领域,乃至自然科学领域。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而数学新课程改革由于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成为了这次改革中的一个焦点话题。从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出发来审视数学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3.
教育价值是多维的,包括塑造人的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社会发展价值等等,其中人文价值是教育的主体价值,它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讲,教育是一种反思,一种对社会和人生的高度关注,它不仅仅在于维持个体直接的生命活动,也在于使个体生活得更有意义、更幸福。我们的教育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其宗旨,也意在通过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实现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个人人生价值和个人幸福,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课程理念的价值取向、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与形式化、课程实施的探究性与接受性、课程传统的借鉴、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自觉反思,有利于课程改革寻求一种平衡,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支撑,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结合重庆市4235名小学生的调查数据,以Hidi和Renninger兴趣理论中情感体验、知识获取、价值认识、自主投入4个维度为视角,分析了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水平总体较高.但同时也发现:学生在学习兴趣的情感体验和自主投入方面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男女生在知识获取、价值认识、自主投入等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相对滞后于城镇学生.结合数学学习兴趣的4个维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理性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思维形式,其本质在于基于逻辑推理而非感觉、情绪或直觉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1]。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供了天然的素材,正如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得到相关学者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一个儿童好像一块大理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6个雕塑家,第一个就是他们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无疑扮演着最主要的角色,是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当前,由于受升学、考试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子女的数学学习情况尤其受到父母的重视,进而数学家庭教育成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另辟蹊径,从父母在子女数学学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出发,反映当前父母参与初中生数学家庭教育的现状。本次调查使用了修订的蔡金法(1999)开发的用于评估父母参与学生数学学习的“父母参与问卷(PIQ)”,  相似文献   
8.
归因影响到期望的改变和情感反应,而归因后果影响后继行为的动机.用维纳的动机和情绪归因理论分析初中生数学学习成败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 (1)学习兴趣、数学基础、教学方法和学习能力是影响优生数学学习的首要原因,且优生倾向于把自己的数学学习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原因: (2)学习方法、努力程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影响后进生数学学习的首要原因,且后进生倾向于把自己的数学学习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原因;(3)优等生组与后进生组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数学基础、家长支持、教学方法、他人帮助、学习能力、身体状况、教师个性魅力等归因要素上存在显著差异.优生的归因往往较为全面,后进生则相反.  相似文献   
9.
10.
“第二届华人数学教育大会暨数学教育博士生论坛”于2016年10月26—28日在重庆召开。会议云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大陆等地三百多位海内外数学教育专家、学者、研究生和一线教师。与会人员围绕数学核心素养、课标教材、测量评价、数学文化、教育技术、少数民族数学教育和教师教育等专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此次会议国际引领深入,本土研究规范,实证研究广泛开展,中小学教师创新活跃,展现了华人数学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优秀成果,充分显示了华人数学教育正走上国际舞台,成为国际数学教育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