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如何将新课改的要求贯彻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思索、探讨,不断实践的新课题.前几日我开设了公开课《窦娥冤》,课后冷静深入地思考,感受颇深,在此浅析一下自己的几点感悟,与各位同人商榷.  相似文献   
2.
幼师生诗歌学习倦怠现象日益凸显,基于对这一现象的多种诱因分析,结合麦克利来的成就动机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进行反思,发现可以通过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创设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激发幼师生诗歌学习的内在动机;通过丰富学习中的自主活动因素、采用发现式的多种学习方式,强化幼师生诗歌学习的主体意识;通过建立多种评价机制、开展诗歌写作训练,促进幼师生诗歌学习的自我实现。为进一步探索解决诗歌学习倦怠问题的策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3.
幼儿师范学校学生诗歌学习倦怠现象日益突显,为进一步探究其产生原因,在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及附属幼儿园,对幼师生、幼师教师、幼儿园教师及教材所选诗歌篇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导致幼师生诗歌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是幼师生职业导向的限定性与女性心理的特殊性;二是幼师教师教学方法的僵固性与评价方式的单一性;三是幼儿园诗歌教育内容的单调性与幼儿接受能力的制约性;四是教材所选篇目的非整合性与时代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幼儿师范学校学生诗歌学习倦怠现象日益突显,为进一步探究其产生原因,在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及附属幼儿园,对幼师生、幼师教师、幼儿园教师及教材所选诗歌篇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导致幼师生诗歌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是幼师生职业导向的限定性与女性心理的特殊性;二是幼师教师教学方法的僵固性与评价方式的单一性;三是幼儿园诗歌教育内容的单调性与幼儿接受能力的制约性;四是教材所选篇目的非整合性与时代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褚香 《现代语文》2009,(3):84-85
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的需要,专为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并能为他们理解和接受的各种文学作品,是审美和教育的结合。由于目标群体的特殊性,儿童文学有明显的特点:清晰、明确、质朴、优美。它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表达儿童的情感和愿望,关注儿童心灵世界,具有儿童乐于体验、能够接受的审美情趣。“它既能把孩子引向他们幼小足迹难以到达的遥远国度,使之增加见闻、开阔眼界;又能促进他们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使之懂得应怎样对待社会和人生;更能激励他们对社会以及整个大干世界的热情关注,以加深他们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褚香 《华章》2012,(17)
诗歌学习是幼儿师范学校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一个难题,诗歌教学常常被简单的背诵所代替,幼师生不重视诗歌学习,产生倦怠情绪.然而,幼师生的师范性教育特点,要求幼师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这就决定了幼师生必须熟悉经典的传统诗歌和现代诗歌;加之幼师生将来的职业角色特点,也决定诗歌教学必须作为幼师生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可见,幼师生诗歌学习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它既是当前幼师生提升语文素养的需要,也是发展启蒙教育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7.
褚香 《现代语文》2011,(6):34-35
近几日整理个人材料的时候,偶然发现近两年开设的公开课大多是文言文,如《琵琶行》、《项脊轩志》、《孟子见梁襄王》等等,忽而想起学生们常说的一句话,"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有些学生甚至戏称文言文为“第二外语”。纵观文言文教学的现状,确实举步维艰,学生的学习倦怠,教师的束手无策,使文言文典范之美离我们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8.
褚香 《文教资料》2010,(31):59-60
我国素有诗教传统,读诗、尚诗,然而在当前中学教学领域,诗歌教学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为提高中学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引导诗歌教学的实行回归.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诗歌教学的价值:培养语文素养,提升文化修养;唤醒生命意识,激发情感共鸣;提高审美能力,升华审美趣味;陶冶人文情操,塑造超越品格。力求挖掘中学诗歌教学的真正价值,实践新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