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2必修》为例人民教育出版社覃燕飞回答:我社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编制的高中地理教科书中,曾在部分内容尝试了引用典型案例来进行分析说明,促进了当时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我国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理念的提出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和深入,笔者发现,农村语文综合课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的.语文综合课在农村中学的开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教学设备落后,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对活动课缺乏正确认识等等.学生也对这样的活动显得漫不经心.因此,大部分老师疏于开展这样的活动,至今为止,语文综合课在许多农村中学里依然是举步维艰,完全成了一种摆设,很多活动开展起来也是走过场而已,甚至是不了了之.面对目前已经不能一时改变的客观条件,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怨天尤人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时,我们应对活动的每个阶段多些具体细致有效的指导,而不是放任自流,只有这样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落到实处,让新课改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覃燕飞 《广西教育》2013,(14):68-68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教育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城乡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应该有所区别,农村综合实践课应凸显其乡土特点。"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如能对各地的物产、风俗等进行深入研究,更能帮助学生真正领会当地的文化。因此,农村初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编写的主要指导思想 依照整套书的内容结构和大纲的要求,我们在编写本单元教材时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紧扣主线: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环境与人类生存”是这套教材的主线,本单元无论是讲述大气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气候的形成与变化等基本规律和状况,还是讲述天气系统、气候资源、气象灾害,以及大气环境问题和大气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都与人类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既阐明了大气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又指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从而使学生的认识产生一次质的飞跃。然后再引导学生认清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大气环境,使大气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社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编制的高中地理教科书中,曾在部分内容尝试了引用典型案例来进行分析说明,促进了当时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我国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理念的提出,对案例在教科书编写、课堂教学和评价中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和基础上,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的编写越来越多地关注案例,力图使案例的设计和运用成为其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地理》的编写指导思想,指出其继承了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的特色,认为其针对聋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了有效创新,突出对聋生素养的培养,彰显了地理的育人价值。这套为聋生量身定制的地理教科书便教利学,可以满足聋校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