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必须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学生往往会套用标准方程,但他们很难运用定义灵活解题,事实上,在解题中注意运用圆锥曲线定义,既能加深对圆锥曲线本质的理解,又时常可以简化解题过程,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本文试图探讨:如何运用圆锥曲线定义,培养学生灵活解题能力。举例如下: 一、曲线的图形性质善于利用图形性质解题,就能避繁就简、化难为易。例1 椭圆的右焦点为F,右准线为l,一直线交椭圆于A、B,交准线1于C。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探讨,在三角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恒等变形的能力。一、首先要掌握三角恒等式的一般证法 1.尽量把等式中所含的三角函数都化为同一函数。(一般情况下都化为正弦和余弦) 2.三角恒等式中,若含有不同角的三角函数,则宜先考虑角的变换,后考虑函数的变换。  相似文献   
3.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布置学生做适量的作业并加以认真的批改,乃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但如何既更好的发挥学生做作业的作用,又使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量不致过重,还有待于进一步商榷,本文想就此问题谈一些看法。一、传统的批改作业方法传统的批改作业的方法是:学生把作业交给老师批改,老师辛辛苦苦地把学生的作业改完,再发还学生。目前仍有不少教师沿用这种传统方法。二、改进批改作业方法之试验  相似文献   
4.
数学题变化无穷,不可能有统一的解法.本文探讨如何抓住结构特点,联想有关定理、法则、公式,灵活解题.举例如下: 1.整除性例1 将19到80的两位数依次写出来,得到一个数192021…7980,它能否被1980整除?  相似文献   
5.
现在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还没有养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他们把数学课本变成变相的数学题集或数学辞典,因而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也未得到很好的培养。本文试图探讨:笔者在解析几何教学时,怎样培养学生阅读解析几何课本的能力。一、变换课本中动点的典型位置例如课本162页(指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课本,下同),推导圆的渐开线参数方程时,根据课本图4—6推得:  相似文献   
6.
复习课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一问题历来为教育工作者所关心。复习课的传统教法是:一般总有老师讲解一些典型性例题,然后让学生再做一些练习及作业。据笔者的经验,这种复习方法学生往往是上课听懂了,但是自己做作业时往往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学生的能力不能很好得到培养。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再近在一堂参教方程复习课时,对复习课的教学方法作了一些改革尝试。首先写出典型例题三题,每题都存在一些问题,让学生独立检查,并在独立检查基础上让他们与自己座位周围的同学开展讨论,以上过程大约用去15分钟左右。接着,老师根据巡视的情况,让一些有代表性的同学发言,一般说来,每道题都请两位同学发言,第一位同学发言的内容存在着一些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本文试图从一道竞赛题谈起,如何重视对学生进行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 1983年,省市自治区数学联赛有一道选择题:  相似文献   
8.
高中解析几何课本有这样一类题目: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再附有其他已知条件,求此双曲线方程.若能运用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来解此类问题,常能带来方便,本文试图探讨这一问题. 双曲线x~2/a~2-y~2/b~2=1和它的共轭双曲线x~2/a~2-y~2/b~2=1有共同的渐近线x/a±y/b=0. 双曲线系x~2/a~2-y~2/b~2=λ(λ≠0)的渐近线方程也是x/a±y/b=0.  相似文献   
9.
立几内容在高一年级学习,而在高三年级进行总复习时,学生往往对所学立几知识遗忘较多;且又由于安排给复习立几时间较少,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选定直角三角形这一基本图形作为一个“点”,用它贯穿立几中一些主要的知识和技能,本文试图把这一问题作初步的探索。 (一)直角三角形各元素间的关系(图1)1.a~2+b~2=c~2;2.h~2=mn, b~2=cm, a~2=cn;3.a~2:b~2=n:m;4.ab=ch;5.r=1/2(a+b-c)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一册复习参考题三A组22(1)题(217页). 在△ABC中,求证: tgA+tgB+tgC=tgA·tgB·tgC. (确切地说,原题条件应该是在非直角三角形中,即A、B、C之中任一角的正切函数值应该有意义,以下各例均同)该题是常见的典型题之一,且在各种复习资料中都会出现,本文探讨由该题可以引导我们正确而迅速地解出一类数学题。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