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的小说呈现出“分析性”叙事与“浪漫性”叙事并存互补的趋向。以鹿桥、徐和无名氏以及黄谷柳的小说为典型文本,对后一种趋向的不同表现———“情调”风格或“传奇”形态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探讨了他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2.
狂论知识阶级 “关于知识阶级,最好少说话。察渊鱼者不祥。” “是的老师。不过这是我两年前记在一个小本子上的玩意儿,从没对人提起过!现在读书人变了。”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指出在抗战中后期的大后方高校涌现出不少评论性的短刊,推动了学院派的随笔及杂文写作之繁荣,进而以沈从文的五篇集外杂文为例,分析了他作为战时重要“杂文家”的思想艺术特点,最后补充分析了沈从文与《战国策》派的关系问题,强调与此相关的时期作为沈从文文学生涯中一个特定阶段的独特意义——那是一个显然偏离了自由主义而接近了民族主义的阶段,一个特别醉心生命一意志一本能的新浪漫主义阶段,一个不再拘守“纯文学”而走向“杂文学”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周恩来和胡风在1945年10月重庆举行的鲁迅逝世九周年纪念会上发言的区别入手,辨析了注重社会政治革命的"政治左翼"与注重文化思想革命的"启蒙左翼"之异同,进而追溯了胡风等"启蒙左翼"派的"主观战斗精神"的思想来源及其与"政治左翼"的矛盾之症结,并对"胡风集团"冤案的成因与左翼文学运动的终结给出了不同于习见的历史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家乡的环县一中度过的,算来,那已是30年前的事了。当时母校的教学条件还很困难,师生的生活也相当艰苦。虽然一中是全县的最高学府,在老城里占了很大的地盘,但偌大的地盘上其实只有十几排教室,用青砖加上土坯建成,因长期失修,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辑校的卞之琳佚文佚简放置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中进行考察,着重分析了卞之琳诗学之充满灵气的象征观、切中肯綮的音节观和传统观及其晚年的新诗史定论,同时肯定了卞之琳从《游击奇观》到《山山水水》的叙事雄心,并及他的散文写作对中国现代知性散文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新发现的文献史料,补述了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在现代中国的译介和传播情况。新发现的文献史料集中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诸如中国的第一本存在主义论著--张嘉谋的《生存哲学》,胡隽吟、王锦第对德国现代哲学尤其是雅斯贝斯的译介、洪耀勋对海德格尔的研究,戴望舒、陈占元对萨特小说和文论的译介,以及四十年代末政治意识形态角力之下的存在主义评价之分歧,顺便略述现象学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