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一、教学目的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此类试题的特点,解题的步骤、方法、注意事项。二、教学步骤1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刚刚庆祝了我们共和国五十华诞。五十年在我们伟大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只是短暂的一瞬。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她还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从乐府民歌到近代山歌,从屈原李白杜甫到毛泽东陈毅藏克家艾青,都是无穷无尽的宝藏。诗是点燃灵魂的火焰,诗是催动心搏的激情。好的诗歌都感情强烈,想象丰富,形象鲜明,语言凝炼,韵律和谐,意境优美。读诗使人聪慧,…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学科的文学性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诗歌作为最集中精练的文学式样,更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我国从古就有诗教的传统,“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好的诗歌,都是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意境优美的,在陶冶性灵、净化情感、磨砺节操、启迪思维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近年来高考试题中诗歌鉴赏的  相似文献   
3.
这次年会收到论文五十多篇。这些论文总结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改革作文教学进行了探讨。一、开阔学生思路,发展创造力。邵国瑞《作文教学自由谈》认为,“作文”首先是调节思维、使之恰当的过程,应该让学生反复运思,积极进取,研讨问题,主动出击。每个时期,学生中都存在着各种实际问题。这既是政治思想工作要解决的矛盾,也是作文实践的良机。如对实行责任制后的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中“如……何”“奈……何”是表示处置意思的固定格式。“如太行王屋何”即“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办呢”,“虽有百秦,将无奈我何”,意为“即使有一百个秦国,也不能把我怎么样”。但是这种格式有时是表达思想感倩上“怎么对得起……呢”的意思的,如果不懂得这种用法,在理解上就会造  相似文献   
5.
6.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有位先生论及中西文化区别时说,西方文化可以说是男女文化,中国文化则是一种饮食文化。我以为这是颇中鹄的之论。依我看,所谓饮食文化。不仅不囿于吃之道,而且还不囿于吃中所包蕴的哲理内涵,还应包括“吃道”对吃以外文化的渗透与指导。孟子的“不食嗟来之食”,钟嵘评永嘉诗说是“淡乎寡味”,司空图则认为“辩于味,而后可以言诗”,鲁迅眼中的中国社会是“人肉筵席”。今天改革则倡言端走铁饭碗,砸烂大锅饭……这些虽与吃不无关系,但所言之事绝非本  相似文献   
7.
一、阅读下文 ,完成 1- 4题。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社会多样化历经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诸多变化之中 ,有一个共同而显著的特征 ,这就是社会的许多方面都从单一化走向了多样化。主要是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 ,人们的经济利益多样化 ,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 ,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 ,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等等。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多样化的环境之中。从单一化到多样化是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所必然出现的现象 ,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正因为这种多样化 ,我们的社会才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动力 ,才有了生生不息的…  相似文献   
8.
高考文言文阅读一般都是选用一段课文上没有见过的文言文来出题。答好文言文题目的关键是读懂原文 ,把握文意。原文意思读懂了 ,解答题目就不难了。那么 ,如何正确地把握文意 ,读懂原文呢 ?这里着重谈谈两个方面的问题。读懂原文最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实词的意义。在高考试题中 ,不仅对实词意义的解释要考它 ,大多数语句的翻译也要考它。因为实词里有一词多义的问题 ,有古今异义的问题 ,有通假字的问题 ,还有词类活用的问题 ,辨析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正确把握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呢 ?主要有四种方法 :1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确定实词在句中…  相似文献   
9.
[知识点概述]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所谓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三种情况:①词语在本文的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这种含义既与词的基本义有联系,又是在特定语境中有所变化的。要理解它,一要对文章全局有整体把握,二要联系上下文。②指代词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要理解它,也必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③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即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要理解它,要联系文体、中心、作意、上下文来加以体会。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主要指:①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语句;②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挈领性、过渡性、总括性)语句;③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精警的语句;④结构复杂、意思隐晦的难懂的语句。要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首先要从本句  相似文献   
10.
话二战     
读二战史 ,有许多不同的读法。比方我 ,倒对诸如山本五十六为什么叫山本五十六之类的无关小事挺感兴趣 ,东翻西找 ,居然得到答案 :山本五十六的父亲老山本老来得子 ,五十六时生了儿子 ,取名山本五十六。 (开头提出读历史的另一种方法———关注小事 ,可谓别开生面 ,引人入胜 ,又很自然地引出本文的中心。)我发现 ,二战的战局往往是被一些易被忽略的鸡毛蒜皮的事决定的 ,小小的插曲即成为另一部宏大音乐的序曲。 (提出全文的中心 ,下面四段即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比方说 ,德国是一个缺钨的国家。可这与二战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 ,坦克使用的炮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