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伤痕文学”为发轫,继“反思文学”之后,在当代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股以反映当前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为题材的“改革文学”热。从许多工厂到蒋子龙那里邀请乔光朴发展到后来社会各界纷纷谈论李向南,一时间,街头巷尾,众口一语,“改革”成了公众议论的热门话题,“改革文学”也因此而格外引人注目。然而,曾几何时,这股热潮逐渐被“寻根”的劲风所吹退。以韩少功、郑万隆、郑义、阿城、李杭育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作家,高攀着追寻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大旗,把展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一组反映农村变革的“中原农村新事”,经新华社国内部精心编辑,并配发编者按于5月中旬、下旬播发后,受到媒体广泛欢迎。《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中央电台、河南电台等都纷纷采用。特别是《新华每日电讯》开辟“中原农村新事”专栏连载这组稿件。人民日报采用三篇稿件,还为《抢财神新篇》加了《重视农民财神》的言论。《硕士村长和学士村民》等在报纸刊登后,《文摘报》在显要位置予以转载。这组稿件特别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欢迎,一些领导同志打电话向记者索要整组稿件。有的基层干部将这组稿子剪辑下来,用作工作参谋。这组短小精悍、小中见大、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稿件,是怎么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3.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