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市小学三年级从2005年9月开始,全面开设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必修课程。两年多来,我们根据市情、乡情、村情、校情,从课程的设置、教师的落实、资源的开发、制度的建设、活动的开展等方面,扎实、有效地常态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将我们的做法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将课堂教学大致分为选用、组题、仿编、改编、新编这五种方法,并详细阐述了这五种方法,力图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解题技能.  相似文献   
3.
出于种种原因,中国古代每个朝代都有大批民众从黄河、长江流域向中国境内其他地方迁徙,并把他们原住地的经济、技术、文化等带往迁入地,通过兴办教育、传播理学、影响风俗等方式,改造了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4.
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为平台,借助电视传媒手段,产生了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普及热的"易中天现象".这股文化信息传播潮流是历史文化知识普及方面适应社会时代宏观背景、契合社会文化心理趋向的产物,透露出社会文化心理的最新气息,也体现出以语言为媒介的文化信息传播改革方向,在人性化、大众化、通俗化、民族化等方面给予现代语言文化信息传播许多启示和期望.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曾有一位家长引用一位作家的话对老师说“每天清晨,当我目送孩子消失在小巷的尽头,我就在想,今天我把千个纯真善良的孩子送给学校,明天社会将还给我一个怎样的孩子?”这段话里所代表的家长心声,使得我们不能不去思考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中,语文教学如何更彻底地从”目中有题”转向“目中有人”上来,在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它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6.
“剑胆琴心”的志士情怀是中国古代优秀士人的优良精神品质之一,具有强调修齐治平的道德修养、体现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满怀献身真理的牺牲精神、坚持民族大义的高尚情结等特点。在不同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志士情怀有多种社会行为模式。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大多表现为:悲愤的胸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思;聚焦英雄光环——极力推崇舍生取义;笑傲入世变迁——显示达观进取精神;寓情羁旅景物——寄托志士壮美情思。  相似文献   
7.
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传播事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推行教育向下普及,教育机构广泛设立,教育人口大幅增长,师资队伍力量加强,提高底层民众文化水平;培养名家大儒群体,重构中华文化格局,提升落后地方文化地位;培养输送人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明开化;直接呈现生活实惠,确立"学而优则仕"观念,强化"皓首穷经"精神,引导社会公众观念转变;强化主流意识一统地位,维持中华文化传承命脉,推动传统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语文阅读教学要“从扶到放”这一观点,始终主导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开辟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天地,并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然而,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观念在更新。今天反思起来,很有必要对这一观念作修改和补充。比如改为“从放到扶,放放扶扶、扶扶放放。”正如当年韩愈老先生提出的“传道、授业、解惑”,现在新课程改革中补充了“自  相似文献   
9.
思维原生态是指思维不受技能、技巧、经验等约束,而表现出来的超常规的、想像化的、甚至是有些幼稚的思维形式。比如,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海水干了,一条鱼长了四条腿,走上岸来找吃的;也有的学生写道:十八岁的我,如何当市长,如何治理城市;而有一美国的学生写道:蛋里孵出里根总统。又比如有一老师问学生:“气球为什么会飞上天?”一生答:“因为它要去捉小鸟。”等。这些语言,都是学生生命中萌发的绿色的、不受污染的、原生的思维,充满了生命的个性和活力。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缺乏对学生生命的完整理解,抹杀了学生思维的原始生态。千古不变的…  相似文献   
10.
处于转型期里,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民众人性意识不断觉醒,国家治国理念日益开明,社会发展大步走向文明。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等现代意识的影响下,当代中国公共文化信息传播活动也随之悄然发生变化,其中信息意蕴显示出明显而特别的人文化趋向,并表现为民生话题逐渐被政治关注替代,权势张扬逐渐被炫富表达压倒,粗俗倾向逐渐被文明追求取代,向世界展示了宽厚包容、温文尔雅的文明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