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校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是文明公民的必备素质和社会关系的粘合剂,加强礼仪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高等院校开设礼仪课是德育的基础任务,也是行为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礼仪课程应该整合古今中外的文明成果,从了解学生需要入手,采取系统介绍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精选出一些最普遍、最适用的礼仪规范和习俗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受到熏陶和训练,真正将礼仪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时代和新的语境之下的教学,要求我们对大学文学课的教学作出新的探索。即使是一些传统的方法,也应有所改进。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阅读在文学的学习和教学中都理所当然地应该占有重要地位,是开启文学心灵之窗的钥匙。在当代大学文学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将精读、分类阅读、直觉阅读和索引阅读相结合运用,以使学生在阅读中真正体会作品的意蕴,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其文学素养,培养阅读技能,提高文字感受和运用的能力,使文学课的教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服饰作为非语言沟通的媒介,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而人们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通过服饰向他人传达有关自己的各种信息。本文将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中的三个主要女性形象的服饰特点作为分析的着力点,分别对她们的性格命运作了较为细致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文学奖在其111年的颁奖历史中,已经成长为一个世界化的文学奖项。这一方面是因为奖项的设立者诺贝尔先生,从一开始即确立了不分文化形态和区域的全球性立场,另一方面在于评奖委员会在评选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修正,努力忠于设奖者的遗愿,终于使其成为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世界公认的,具有权威性的世界性文学奖项。诺贝尔文学奖在这个世界化的过程中,在不改变诺贝尔先生定下的评奖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探索了世界化的评奖标准,评奖范围获得了世界性拓展,实现了获奖作品的主题、题材、体裁的多样化,风格的多样化,从而成为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历时最久、影响最广、阵营最大的国际文学奖。  相似文献   
5.
中西交流日益频繁 ,交流中我们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以沟通的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 ,最深层的是文化的差异造成的障碍 ,最直接的则是语言的差异带来的不便 ,但语言与文化并不是彼此分割的 ,它们相互交织 ,文化的差异往往表现于语言 ,语言的困境则往往是由于文化的不同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礼仪文化的研究中,存在着将礼仪、风俗、礼俗、礼制等几个概念相互混淆的现象,这既不利于研究的良性发展,更不利于礼仪文化教育与传播。这几个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已经具有了既彼此相关,又相互区别的含义。“礼仪”是全社会普遍认可的在风俗、礼俗基础上形成的,包括礼制在内的一般行为规范;风俗是具有民间特色,在特定范围内为人们所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俗”则是介于“礼制”与“风俗”之间的概念;“礼制”是形成为法规或政策的那一部分礼仪规范。它们在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显示着各自的重要性,发挥着不同的功用。  相似文献   
7.
李白和拜伦在个性上都洒脱放浪,都过着一种漫游漂泊的生活,他们的诗作都主观自由,情感都热烈真挚。虽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使他们本质上属于不同类的诗人,却都表现出一种天真诗性的气质。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礼仪教育方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绵阳师范学院美术系所做的礼仪调查为例,对在大学生中普及礼仪文化教育的方式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用案例来进行礼仪教育,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秦汉之际,是中华文明发展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先秦群雄争霸,与之相应,在文化精神领域则是百家争鸣.随着秦的统一,政治上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文化精神的统一也就势在必行,作为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的文学,在主题上也必然随着这一变化而变化.在这一变化中,汉初有两个人物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就是陆贾和贾谊,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分析,他们论述了儒、道思想的切实可行性,为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开了先河,也为中华文化精神特质的形成,作了缜密的选择取舍,在此后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流变过程中,儒道精神一直是贯穿众多作家创作始终的母题.  相似文献   
10.
在对实现了自杀行为的作家与最终放弃自杀念头的作家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生命的精彩,感悟智慧的辉煌,获得一种真正走向自由幸福生活的内在坚定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