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简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即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自2005年明确提出以来,在国外受到了教育技术、教师教育、学科教学等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而在我国,TPACK尚处于初步引介的阶段。截至2010年5月,国内只有少量文献对TPACK的定义及国外研究做了较为详细深入的论述。鉴于TPACK本身仍是处于发展中的新兴事物,从TPACK概念的演变、发展入手,简要介绍了当前教师教育、学科教学领域内的TPACK相关研究,力求展现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TPACK概念及其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培养数学专业师范生TPACK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Mishra和Koehler提出、阐述了TPACK的概念,并指出TPACK是教师使用技术进行有效教学所必须的知识.自提出以来,国外涌现出大量的TPACK相关研究.本研究是在借鉴国外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在国内境脉下进行的一次实验研究,研究的过程和数据都具有一定的原创性.本研究围绕“怎样的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师范生的TPACK水平?”这一问题,以上海市某高校数学专业的师范生为例,参照Mishra和Koehler所采用的“设计学习”方法,Bracha Kramarski和Tova Michalksy的“自我提问”策略设计微型课程并进行教学实验.同时,参照Schmidt等人、Archambault和Cripen开发的量表,设计数学教师TPACK量表,对微型课程实施前后师范生的TPACK水平进行了测量.前后测量表的数据显示,微型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师范生的TPACK水平获得了提升.  相似文献   
3.
"庄稼人"     
詹艺 《大学生》2022,(4):78-79
  相似文献   
4.
詹艺 《上海教育》2013,(18):13-13
TPACK为如何正确审视信息技术整合提供了视角和清晰的结构框架。在这一视角和框架下,教师可以组织、梳理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创意,形成合理又富有创造力的信息技术整合实践。2005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Punya Mishra和Matthew J.Koehler首次在文章中使用"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Content Knowledge,缩写TPCK,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研究中实证研究的比例不高且水平参差不齐,而国外学术界却高度重视实证研究。这一现状不利于我国学术界研究质量的提升和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本文从"什么是科学研究方法"入手,阐述了实证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内涵以及我国教育技术界研究方法的努力方向,并结合"学习与课程之关系研究"课题组开展的一项调查研究,列举了量化实证研究的规范程序和质量保证方法。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 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建设人才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审议通过,描绘了2010至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7.
学习的生态和技术的功用——美国AERA2010年会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2010年年会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召开,以“在变化的世界中理解复杂的生态”为主题。本次会议就各种环境中所发生的教学展开讨论,为研究者们展现了广阔的教育研究图景。通过选取“教学技术”、“学习科学”、“非正式环境中的学习”、“技术&#183;教学&#183;认知&#183;学习”、“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变革代理”、“教师专业发展”、“在线教与学”、“虚拟学习环境应用研究”八个与教育技术相关的专题来管窥这次年会,并对会议中反映出的研究动态进行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习与课程之关系研究”研讨会,于2010年3月13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华南师大焦建利、汪晓东和张育桂,云南师大孙亚玲,南京大学吕林海,江西师大杨南昌以及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系的李雁冰、安桂清、赵健、郑太年、柯政、王美、冯锐等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第三只眼睛看教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老资格的新兴学科,在我国已有近40年的发展历史。然而,无论是从国内还是从国际上来讲,对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和方法的争议,以及系统性研究框架体系的缺位,限制了教育技术学的进一步发展,并影响了其在教育科学中的独立地位。本文从我国高校教育技术学科开展的情况出发,对中国的教育技术学的发展现状作一简要探析,并据此引发有关学科发展前景的探讨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Changes Wecan Believe in”(我们相信的变革)——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这句口号在美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内引发阵阵改革的浪潮,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教育界。正如奥巴马先生在他的演讲中所说的一样,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教育需要新的资源与改革。2月17日,《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ARRA)经签署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