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转化是解题的一种主要思维方法,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一、把未知条件转化为已知条件 思维的灵活性,不仅指善于对题目的表面进行观察并发现其特点,而且还善于挖掘隐含条件,把未知条件转化为已知条件.例如:已知六(1)班原有1/5的同学参加卫生大扫除,后来又有两个同学主动参加,实际参加的人数是其余的1/3,原来有多少个同学参加卫生大扫除?题中实际参加的人数是其余的1/3是隐含条件,可以这样转化引导,实际参加的人数与其余人数的比为1∶3,那么实际参加的人数是六(1)班总人数的1/4,列式为:2÷(1/4-1/5)×1/5.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这样的情况,使得教师往往开展以教为主的讲授教学,而很难实现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呢?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多数是因为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距离太远,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从而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3.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要求。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不仅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更是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我们在教学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就能促使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杜鹃借助鸟巢生蛋,又借“妈妈”哺育后代;古代军事家诸葛亮“草船借箭”:医生借助医疗器械为人查病、治病……这些“借”的方法都表现出一种闪光的思维——借助思维。借助思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的特性与规律来创造条件,化解难题。这种思维方法在解题中有着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