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郭沫若是以其诗歌和历史剧创作的巨大成就,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但他的小说也写得很有特色。本文对郭沫若小说的开创之功和独特的认识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鲁迅擅开头。古人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开头异军突起,方可扣人心弦:“骤响”才能“易彻”。先生得其真味,其小说《伤逝》之开头即为明证。 作品叙述了五四运动前  相似文献   
3.
宋代评论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诗辨》中曾这样评论盛唐诗人的作品:“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注:混杂)。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明人谢榛的《四溟诗话》亦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也就是说,文章的结尾要有丰富深厚的内容,经得起咀嚼,能启发读者想象和思考,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止”的境地。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清音有余”,意即真正感人的作品,其结尾往往具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含蓄之美。  相似文献   
4.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我国历代艺术家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的创作原则之一。清代美学大师王国维指出:“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已,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1]就是说,艺术创作的妙处和它感人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意境。有意境则多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即文学是全面地反映人、人的生命、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人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因而,文学创作是以整体的方式动态地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文学源于生活,优秀的作品有赖于作家深厚的生活积累。但生活积累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文学作品,而需要作家去提炼、去捕捉其中的闪光点。文学创作中常有这样的情况,作家拥有了丰厚的素材,却百般探寻,找不到倾诉的突破口,而一个偶然的事件、偶然的接触,甚至偶然遇到的—个小小的场面、一句话、一个小事件,突如其来,如雷鸣电闪,使人豁然洞开,思到而文成,可谓“踏破铁  相似文献   
7.
8.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我国历代艺术家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的创作原则之一。清代美学大师王国维指出:“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捞已,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就是说,艺术创作的妙处和它感人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意境。有意境则多情趣而富意蕴,令人反复品尝而不忍舍之。反之,则平谈如水味同嚼蜡而不能卒读。作文如此,诗歌创作因其独特的艺术构想和表现形式更是如此。明代朱承恩在论诗时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外,乃得其味。””’因而,至今意境仍是衡量诗作是否具有艺术美的一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